3、鄉土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和諧
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日益加劇。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從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大學生,這一方麵導致發達地區閑置優秀勞動力,加大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程度;同時,也導致欠發達地區人才短缺,經濟發展力量後備不足,減緩其經濟發展進程,又造成人才的進一步流失。
加強鄉土情感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引導當代大學生懷著一顆感恩家鄉的心,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和技能,回到家鄉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方位,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對國家的未來發展而言,可以平衡各地人才資源配置,使每個地區都有優秀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減小各地區間的貧富差距,消除大學生的不滿情緒,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二、加強鄉土情感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的有效切入點
1、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亟待加強
隨著國家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對外交流日益增多,每年有許多大學生踏出國門深造,他們在各自領域成績斐然,但很多大學生忘卻了祖國的培養和國人的期待不再回國,更談不上歸國建設祖國。另據調查,在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江浙地區,大多數成績較好的學生以長大後能出國為理想。同時,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極大改善,國人的物欲急劇膨脹,甚至有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損害國家的利益,這種不良風氣難免會影響大學生。所有這一切說明,高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迫在眉睫。
2、引導大學生從“愛鄉”到愛國
我們每個個體認知和感受世界,總是從自我和周邊環境開始,其後隨著身心發育成長、視野與活動範圍擴大才漸次發散,知識認知與情感體驗才漸次升華,精神世界才漸次完滿。家鄉故土是每個人生命存在和發展的起點,人們對孩童時山山水水的記憶終生難忘,且時間越久,離家鄉越遠,發自內心深處的對故土的眷念愈加濃厚,“日暮途且遠,遊子思故鄉”。這種熱愛家鄉的情感,常常會生發出熱愛祖國的巨大精神力量。鄉土情感是一種自發性情感,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由個人情感向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延伸,激發起愛國主義熱情,最終上升為對民族、對國家的愛。所以說,鄉土情感是愛國主義情感的血肉,是構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生命根源。愛國主義情感是鄉土情感的升華。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鄉土情感是重要的一環,增強大學生的鄉土情感,使其自發升華為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確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境界。
3、愛國主義教育是鄉土情感教育在國家層麵的延伸
鄉土情感教育可以陶冶中華兒女忠誠、熱愛、報效、建設祖國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精神,能使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堅實。因為在中國傳統鄉土文化中,家、家族的地位是崇高的,個人首先是家的一員,然後才擴展到是社會、國家的成員。鄉土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引導青年人把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同國家的發展緊緊聯係在一起,不會因為一時利益的誘惑而動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鄉土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強烈認同感,並升華為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價值觀的強烈認同感,有效抵製民族分裂分子無視中華民族曆史、將本土文化從中華文化中割裂的不良企圖。鄉土情感教育注重實踐體驗,這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改革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在科技領域不斷填補科研空白,在文化建設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從而促使國家繁榮昌盛並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種實踐體驗有利於促使學生在愛國行動上自覺行動,有效減少淺薄的盲從和功利的附會。鄉土情感教育注重社會和諧觀教育,主動引導學生形成以反抗侵略、熱愛和平,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為核心內容的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思想,促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創設安定和諧的國際環境、支援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愛國主義教育過程實際上是鄉土情感教育在國家層麵的延伸,這一過程不同於純粹的道德與政治理論說教,也不同於純粹的事實、事例的展示,而是情感、本心、本性與倫理的融合。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應首先注重鄉土情感教育,從鄉土情感的培養作為有效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