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將鄉土情感教育寓於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1 / 3)

將鄉土情感教育寓於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

社會學研究

作者:程啟平

【摘要】加強大學生鄉土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助於深化大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識,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大學生的鄉土情感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的有效切入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從鄉土情感教育入手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鄉土情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考

鄉土情感是指人們對曾經生活過的土地和在此土地上的人們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依戀之情。自古代農耕社會為了應對殘酷的自然環境而培養起來的,同宗、同族、同鄉間的集體互助、相互關心及回報鄉裏的自覺行為,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鄉土情感,由於具有血緣和地緣的自然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世代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成為中華民族延綿不絕、日益昌盛的重要文化因素。

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目前的愛國主義教育雖然形式多樣,但大都沒有將學生的內心關注與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合一”,因而,沒有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要想達到較理想的效果,必須尋找一個情感教育切入點,以便將學生“本心”與“愛國”實現“合一”。研究鄉土情感與愛國主義情感之間的聯係,並嚐試將鄉土情感教育寓於愛國主義教育之中,對於我們加強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鄉土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鄉土情感教育可以深化大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識

鄉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內發端流行並不斷積累提煉,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態文明的總稱,如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民間藝術、名人軼事等。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中期的年齡階段,有豐富的情感和活躍的內心世界。他們涉世未深,受社會物質利益關係的衝擊相對較小。相比之下,他們的情感中鄉土情懷成分較多。同時,當代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多樣,對未來充滿希望,極具朝氣和活力,文化素質較高,對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較強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對鄉土文化也是如此。所以,在大學生中進行鄉土文化教育,將積極健康向上的鄉土文化有針對性地提煉,並將之作為重要教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主動引導,則極易使他們產生鄉土意識的認同感,從而產生更加強烈的鄉土情感。這種情感對增強大學生觀察、認識與思考自己本鄉的鄉土文化能力,在對鄉士文化傳承的理性思考中加深其愛鄉愛國情感發揮著重要作用。

2、鄉土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情感教育為提升人的情感質量,是對教育本原的回歸。某種程度上講,知識教育能夠讓人睿智,情感教育能夠讓入更加完整。包括鄉土情感教育在內的情感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鄉土情感教育非常重視向大學生傳遞鄉賢精神。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即使再偏僻的地方也都會有古人先賢的事跡。

鄉土情感教育非常注重將形象生動、親切感人的鄉賢精神形象化為通俗故事,把教育思想變為場景與情節,讓鄉土文化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易於將古人先賢的道德信念和價值觀念內化為大學生“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高尚人格。鄉土情感教育非常重視大學生的鄉土文化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鄉土曆史資源的調查、收集、整理非常艱難,需要集體努力共同完成,這對確立大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誌和團隊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大有裨益。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大學生的鄉土文化知識得以鞏固,實踐能力得以培養,創新精神得訓練,獲得了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鄉土情感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大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鄉土情感教育中,通過增加本地經濟建設的遠景規劃,以及經濟建設新成就的內容,促使學生關注家鄉的經濟建設;通過對當地舊方誌進行深入挖掘、規範整理,從中提煉有關教育、農業、旅遊資源等專題,引導大學生為切實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作貢獻;通過實地查看受損廠礦地表植被,現身說法地教育學生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有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強烈的震撼,極大地激發他們的杜會責任感。

鄉土情感教育以大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的自然、人文、曆史等作為教學資源,內容生動具體,其深厚的人文精神更易於促使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