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美術教學在情感教育中綻放光彩(2 / 3)

1、了解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我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經說過:“興趣象柴,即可點燃,也可搗毀。”也驗證了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如筆者在教授八年級的《陶藝創作》課時,課前就讓學生準備一些橡皮泥,課上首先讓學生用橡皮泥來做雕塑練習,讓他們重回兒時玩泥巴的時代,充分給學生自由和想象的空間,捏他們之所想,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適時地從兒時的這個捏泥巴遊戲導入雕塑的講解,這節課也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整節課下來,課堂的氛圍也非常活躍。

培養學生興趣的前提,是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初中生大都處於青春叛逆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自我意識很強,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重視,初中科目繁多,學生的學習帶有一定的功利性,與中考有關的科目就算排除萬難就要學習,而像美術這類與中考不沾邊的科目,他們的積極性就不高,課堂紀律鬆懈,這時,教師就要選擇合適的教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家居環境設計》這課時,就讓學生設想,你理想中的家應該是怎麼樣的,假如現在給你們一個房子,讓你們去裝修,大的方麵,你希望房子整體上的風格是怎麼樣的,小到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等等布局又是怎樣的,這樣,我把學生當成是一個成人,這是成人與成人之問的對話,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親近的感覺,一下子就提起了學生的興趣,同學們暢所欲言,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又根據出現的問題,適時地講解了家居設計的特點,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有哪些步驟等等,並做了簡單的演示,最終,這節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采用激勵性評價,保證每位學生的成功體驗。

美術課本身的諸如形式自由,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的特點,還是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接受和歡迎的。但是教師要清楚地知道,畫畫需要天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畫好畫的,因此,教師要適時地改變教學的評價機製,筆者在長期的美術教學中就經常采用激勵性評價機製,避免了學生產生自卑、畏難的心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如,在上七年級的《麵具的設計製作))一課中,學生們都覺得設計製作麵具的難度非常大,非常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我首先把學生分成若幹小組,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興趣,並且自己親自加入到他們的製作過程中去,當學生與老師一起動手製作時,他們會感到很興奮,我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腦子裏的麵具是什麼樣子的就怎麼畫,於是,製作出的麵具,簡直是五花八門,有的異常的抽象,別有一番風味,最後,我在總結評價時,首先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了每一位學生的辛勤勞作,不同的作品我從不同的角度都給予了肯定,或肯定創意獨特,或肯定造型新穎,或肯定色彩搭配合理等等,隻要學生們都能戴上自己做的麵具就是成功。在這種激勵性的評價機製下,我的每一節課堂都充滿了歡笑和掌聲,因為學生們都能從每一節課的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成功,那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自然就會高漲,學習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我還在班級設立了諸多的獎項,如進步獎、創新獎、助人為樂獎等等,對於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我都予以肯定並以此激勵,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新編《九年製義務教育全日製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那麼,何為審美教育呢?審美教育就是我們常說的美育,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以及藝術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標準。美術是一種視覺造型藝術,一副完整的美術作品包括了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諸多的藝術要素,而學生根據這些造型和要素就能感受到美。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征,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如在欣賞人體藝術課上,當筆者將西方著名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和著名的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的時候,課堂上頓時騷動了起來,這是學生第一次欣賞人體藝術,很多學生會忸怩不安,臉色發紅,麵露羞澀,由於初中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有限,他們往往把這種人體藝術當做是汙穢之作。這時,筆者適時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轉變傳統的觀點,消除他們對人體藝術的神秘感,這隻是一門藝術,對待藝術欣賞時我們要持有一種正確的觀念,由此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水平,還幫助學生形成了一種健康的心理,豐富充實了他們的情感生活,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