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舞蹈教育的多元性
亞裏士多德在《政治論》中說:“在教育上,實踐必先於理論,而身體的訓練須在智力訓練之先。”要保證身體健康強壯和精力,因為人類的幸福隻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就像猶太哲學家斯皮爾伯格所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求知能改變一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但是通過教育效果會更明顯。據史書記載,“人文”二字出自《周易·賁》的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強調人文是為了教育。因為,人文教育就是一種傳授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養的教育。人文知識的核心是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哲理,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教會人們如何做人。人文教育以人為中心,它關注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和人與整個精神世界的關係。舞蹈教育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活動之一,幾千年來一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承著人類文明,通過美的舞蹈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內在品格和外在形體的統一和諧,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因此,筆者認為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內心的資源;其次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環境中具有價值的手段使用這些資源;再次是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因此,舞蹈教育也是實施人文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我們知道,舞蹈離不開詩的意境,音樂的節奏。在《禮記·樂記》裏說:“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古人認為,所謂詩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聲音,舞蹈表現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於人的內心,然後樂器隨之演奏。在今人所稱之詩歌、音樂、舞蹈,在古代被稱為詩、樂、舞。詩有理性內涵,樂和舞則重感性韻味,有廣泛的情感外延,它們三者在早期的自然組合表現內心情感,也是情理的有機融合,至今仍在沿用。特別是音樂與舞蹈的關係日益密切,因為二者都是源於人類生命律動的本性,是人們為了盡情宣泄生命的力量和情感而創造的。
舞蹈是情感生活的形體的比擬,音樂節奏和旋律作為一種情感的力的表現,通過舞蹈的解釋,會更完美。音樂雖然可以脫離舞蹈獨立表演,舞蹈卻不能離開音樂。所以,我們在舞蹈教育中,應將舞蹈教育和音樂教育融會貫通,通過舞蹈音樂善於表達激發情感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更好地理解舞蹈教育的深層意蘊。
【參考文獻】
[1] 素質教育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體現點滴談[EB/OL].山東教育網.
[2] 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
[3] 淺談舞蹈的教育手段[EB/OL].中國舞蹈網.
[4] 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23-57.
[5] 方可.舞蹈.兒童時期的素質教育,2001.52.48.
[6] 吳曉邦.新舞蹈藝術概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