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2 / 2)

北宋仁宗年間,有位女子叫謝玉英,色佳才秀,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才高氣傲,惱了宋仁宗,得不到重用,中科舉後隻能當個餘杭的縣宰。他途經江州時,照舊流浪於煙花柳巷,結識了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這是謝玉英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成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向謝玉英盟誓,表示忠貞不渝的愛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至誠專一以待柳郎。柳永在餘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女子,但未忘謝玉英。三年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謝玉英另尋新歡,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牆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後道:“見說蘭台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的題詞,發現柳永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所有家私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歎人間真男女難為知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柳永的愛情結局,但願那讀書人也有耐人尋味的下文。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是全詞的點睛之筆、通篇之警策。既然“對酒當歌”也無法排遣心中的愁苦,那麼就索性任由自己的愁緒漫天飛舞,讓相思來伴隨人生也會衍生出無限的愜意。相思確實是一種精神上折磨,但這種折磨又是苦中含蜜的,為了心儀的女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不堪也在所不惜!一個“終”字,使得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至死靡他的才子詞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首詞妙在緊扣“春愁”即“相思”,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乎是“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 ,隻是從字裏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 ,掉轉筆鋒,如此遮遮掩掩,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相大白。詞在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感染力更強了,也更吸引人們去猜測、琢磨。

全詞刻畫了一個至誠男子追逐真愛的形象,心理描寫細膩充分,詞的最後兩句,直表胸臆透辟地揭示了柳永的精神境界。柳永的這首《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把愛情的執著表現到了極致,成了後人表達真情摯愛的載體,尤其是最後兩句,體現了人們永不言棄的精神,更是廣為傳頌。時間風雨數百年的吹吹打打,隻是帶走了浮塵,這蘊藏著詩人真情的詩篇,卻一直在深深地感動著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