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本草養生心法:養生之道在一補一瀉之間(7)(3 / 3)

豆豉、神曲、雞內金,孩子宿便清幹淨

便秘看上去簡單,可是治療起來卻十分複雜,隻有找到便秘的根源,才能準確找出對應之策,盡快痊愈,並不再複發。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便秘故事。那是個寒冷的冬天,與往年相比,氣溫格外低,稍不注意人便容易受寒。

一個熟識之人,某日與她閑談,得知她的兒子已經便秘多日,以至於每次大便都會難受得大哭,每日必用開塞露。那還隻是個11個月大的小男孩,可憐的孩子。

詢問詳情,原來孩子隻是大便幹燥,需要用開塞露幫助才能排便,其他並無異常,飲食也與不生病時吃的一樣。

便秘與人體各個髒腑經絡相關,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便秘的結果。然而,任何疾病也必有其根源,隻要找到根源,就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天氣嚴寒,雖然孩子沒有感冒症狀,然而卻還有可能受涼。於是我問這位母親孩子的小便是否異常,是否太頻。這位母親立即說,這孩子小便是比平時多很多,大約每15分鍾就要有一次,自己還覺得奇怪呢,以為是給孩子喝水太多的原因。

小便多而大便幹,顯然是人體的水分從小腸走得太多,而入大腸太少。中醫理論裏,肺主通調水道,肺與大腸相表裏。肺上遊之水為什麼多走小腸而少走大腸導致便秘?這恐怕與大氣鬱有關。

“腎司二便”,大便幹硬,小便太多,二便都出錯,當責之於腎。當時恰是嚴寒之時,太陽寒水主氣。太陽寒水對應於人人體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而足太陽膀胱經絡於腎,天氣寒冷,寒氣鬱閉,恐怕腎氣不能沿其表經足太陽膀胱經正常循行,轉而向內裏擁擠,鬱於其所司的大腸,使肺的上遊之水,不能順利下行分與大腸,於是就出現了小便多而大便硬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宣通腎氣,當是治療這個孩子便秘的關鍵之點。

小小的孩子,藥不可口,終究難服。我在腦海中挨個列出市場上常見之物,終於注意到豆豉。豆豉為大豆發酵而成,發之品與細菌密切相關,而人體中細菌最多的地方正是大腸,故豆豉之氣可入大腸。大豆形如腎,故豆豉之氣可入腎。古人常用豆豉來發汗解表,故其必與皮相關。因與大腸有關,也與皮有關,能開皮毛,還與腎相關,恰符合上述病機,所以必然能腎氣向體表宣通,解決大腸的氣鬱,解除肺之下遊的壓力,使遊之水順利進入大腸。

豆豉是常用的做菜調料,氣味清香,煮水之後不會難喝。市場上的豆豉往往加鹽,單獨煮水,容易太鹹。藥店有淡豆豉售,會同樣有效。於是我讓孩子的母親到藥店買淡豆豉1兩,水適量直接煮,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再煮5分鍾,之後取湯給子隨意飲用。

那個孩子很喜歡豆豉的味道,服用當天,小便就恢複正常,但沒有大便。服用次日,大便也自動解出,恢複正常。第三,大便時排出蛋清樣液體,他母親給他服用用小兒止瀉藥思密達,孩子大便恢複正常。至此,這個孩子的便秘徹底痊愈。

還曾經聽一個朋友提起她的女兒,當時因為喂養不當而出現食積,便秘非常頑固,有人救她一方:用神曲、雞內金共同煮水,取水給孩子服用。此方果然有良效,隻是她擔心孩子久服會形成對藥物的依賴。

《本草綱目》中記載,神曲為發酵而成,故入大腸;雞內金,色金黃,質粗糙,正是陽明燥金的特性,故入胃。此方構思頗為巧妙,不知出於誰手。兩味簡單藥物,在普通中藥店都可以買到,恰能解決食積便秘的難題白故在此向大家推薦。胃以通降為順,胃氣通降正常之後,由胃氣通降不順所導致的便秘自然便解除了。

所謂藥物的依賴,往往是沒有尋到病根所致。此方促使胃氣通降,倘若確因食積而出現便秘,那麼可以解除病因,並不會形成依賴。而且隻要以後注意飲食,便秘也不容易再犯。但胃同樣與人體的五髒六腑各經絡密切相關,倘若因為別處出問題而造成胃的通降不順,則病根未除.此方僅能治標,用則排便,不用則便秘複發,形成所謂的依賴性。但從嚴格意義上說,其實也不能稱作依賴。

治病必須尋根,這樣才能真正治愈,也無需長期反複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