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感情、事業,其實都是0,歸根結底需要健康這個1來打頭陣,它們的存在才會有意義。現在知道這個道理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沉浸在都市忙碌節奏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實踐了這個道理?在關注事業、感情、財富的同時,這一年我們中有多少人也在關注自己的健康。所以別忘了在盤點完一年財富、感情、事業之後,給自己的健康打個分。今年你的健康計劃兌現了多少?健康投資有回報了嗎?
目前國人健康透支現狀你知道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透支”成了人們生活的常態,並美其名曰“提前享受”。買房、買車貸款自不必說,每個月奔向銀行去補齊信用卡上刷掉的“銀子”也是司空見慣了。
當然,我不能說這有什麼不對,就拿房貸來說,畢竟提前住上房子,要比攢了一輩子錢直到告別人生之前才有安身之地來得實惠。
即便付上些利息,也算是值了。不過,當透支的東西不是金錢,而是健康時,你是否還能瀟灑地揮揮手說:“我提前享受了,值了”?
資料顯示,我國癌症的死亡率每年達到了150萬人,心血管病死亡率每年達到300萬人,而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負擔也在日益加重,實際患者人數已經超過1600萬人。
除了以上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外,近幾年來,“不該死的走了”頻頻見諸報端:2005年5月,深圳一家公司25歲的胡新宇倒在工作崗位上;同年5月,一家通訊公司工程師程明,在出差進行重點設備保障工作時不幸去世,年僅32歲;2007年6月23日,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在家中去世,享年59歲……這些案例也在向人們敲響著警鍾。可以說,我們在過去20年中,不斷透支健康的後果,現在已經開始顯現。可怕的是,即使警鍾長鳴,真正意識到透支健康的嚴重性,開始還債,開始投資健康的人實在是不多的。
首先來說,健康真的在透支嗎?恐怕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不這麼認為。可能在他們的意識裏,覺得趁著年輕多奮鬥些,多積累些,甚至多享受些,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李白不是說過嘛,“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想,李白那時沒有汽車尾氣,沒有交通擁堵,更沒有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謂盡歡也不過對飲暢談、遊山玩水,自然用不著考慮健康透支的問題,在這點上,現代人如何能與古人相比。
而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身體在走下坡路,也總是抱怨工作累、壓力大。可是說歸說,他們偏偏還是維持著原來的生活軌跡,要說有什麼改變,就是在“補”字上下足了功夫,買來各種名目的保健品,希望把損失的都補回來。而事實上,保健品哪有這樣的功效,反倒是少吃點油,多出點汗也許更實際一點。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把參與健康講座,講究健康飲食和鍛煉都當作一種潮流來追。本身來說,這樣的“好”潮流追追倒也無妨,但不好的是,他們在追求這種潮流的同時,仍在傷害著自己的健康。還明知故犯,有意無意地損害著身體的健康。舉個例子,有個中學請我去做健康講座,定的時間卻是周五下午4點半。周五下午4點半,工作了一周,上了一天課,換了我,早就歸心似箭了,哪有度量允許其他事來損害我的健康,哪怕是再好的“健康講座”我也沒興趣。這就像抽著煙,告訴人家吸煙的危害一樣可笑。
我想,不管是上麵說的哪一種人,至少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對自己的身體不夠重視,這也許是部分國人健康透支的一種原因吧。
大家知道,城鎮化將是新世紀對中國人健康的第一大挑戰。如果城鎮化按照每年增長1%的規模來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近3億農村人口轉向城市。這至少會帶來以下兩個問題:人口流動和城市人口密集,住房和交通擁擠,生活空間縮小,工作壓力增加,為傳染病的流行帶來了很好的機會;同時,各種“現代病”,如肥胖和“三高”現象已經在中國流行。
這些嚴酷的現實無一不在提醒我們,當務之急是要趕緊改變觀念。中國人的健康不能再透支了!要知道,身體就像機器一樣,需要定期保養。特別是當我們發現了問題以後還不去修,那麼意外事故就在所難免了。很多疾病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健康危險因素時刻侵蝕著身體。一旦等到發作,其實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