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多活一分鍾全家就多一份快樂(2)(2 / 3)

(4)忌過鹹

飲食過鹹會使鈉離子在人體內過剩,引起血管收縮,致使血壓升高,可造成腦血障礙。你應嚴格控製鹽量,每天以3克左右為宜。

(5)忌過多

由於你胃腸消化功能降低,要是飲食過量,極易加重腸胃負扭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並且有損腦功能,增加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因此,你可少吃多餐。

(6)忌過涼

你要切忌食用過涼的食物,以免損傷胃,引發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病症。你進食食物的溫度一般以50℃左右為宜。

14.老年進補你應做到適度

老年人需要補充一些營養品,但進補要恰到好處,做到適度,不可過偏。過偏的話反而成害,會導致陰陽再次失調,使機體遭受又一次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了,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候。再如,雖屬氣虛,但要是你一味大劑補氣而不顧及其他,補之太過了,反而導致氣機壅塞,出現胸、腹脹滿,升降失調的症狀。因此進補一點要適度,要應適可而止,進補勿過偏。

(1)需要補充的營養

①蛋白質的補充。你要知老年人正處在一個衰老的過程,其體內的蛋白質是以分解代謝占據優勢,合成代謝逐漸減慢,此時經常會有老年人出現營養不良,表現出血液中氨基酸濃度降低,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出現貧血現象,因此你應特別注意優質蛋白質和鐵質的供給。但補充蛋白質時你應注意適量,你要了解一般每日需攝入60~80克,同時攝入優質蛋白質的量應占總量的50%左右。同時你要知道,優質蛋白質大多存在於瘦肉、禽蛋、奶製品和豆製品中。

②鈣的補充。鈣在人體各組織中保持一定範圍的平衡,以維係生命的生理過程。可由鈣平衡法則得出,健康成人每日攝鈣量達400毫克才能保持這種鈣的平衡;當鈣攝入量超過1000毫克時,腸對鈣的吸收趨向於一個平台,即攝入量再增加,腸道將拒絕吸收而由腸道排出,這就是正常人的腸道“排鈣”係統的作用。但絕經期婦女要達到鈣平衡的話,其鈣攝入量需1000~1500毫克/日。

③抗氧化劑的補充。你應該知道老年人體內的過氧化代謝增多,會成為許多疾病發生的基礎。因此你應多攝入飲食中的抗氧化劑,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硒、鋅等以增強你抗衰老、抗疾病及免疫功能。要知道維生素E廣泛分布於動植物組織中,特別好的來源是麥胚油、花生油及芝麻油,此外在綠葉植物、肉、蛋、奶中也較豐富。而維生素C則廣泛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硒元素在海產的魚類、中藥的黃芪中含量甚高。

(2)進補要有適度原則

①不可盲目進補。補是為了補其不足,即身體缺少什麼營養成分就進補什麼營養物質。俗話說得好:藥症相符,大黃也補;藥不對症,參茸也毒。因此,進補一定要講究對象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你要知道通常情況下,調節機能出現障礙的老人、久病體虛和手術後的病人才需要進補。另外,進補須對症,進補時最好遵循醫生的建議。也就是說該補時則補,根據自己屬於哪種虛症而選擇相應的補品,像氣虛補氣,血虛補血,不可盲目進補。

②慎吃生冷、過膩的食物。你在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和過膩的食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補藥補品的吸收。在進補期間,如遇感冒、發熱、腹瀉時,應暫時停服各類補品,以防補藥戀邪,你恢複健康後可再補為好。

③冬季及時進補。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中醫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你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你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複等方麵,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

冬季進補,還可養精蓄銳,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冬季進補時,你可多吃溫熱性食物,以提高機體禦寒能力。可選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而且易消化的食物,像玉米、小麥、黃豆、韭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羊肉、牛肉、雞肉、魚類、蝦、水果及菠蘿、橘子等。

要是你體質比較虛弱的話,可常飲牛奶、豆漿等,這樣會增強體質。你也可將羊肉切成小塊,加些黃酒、蔥、薑燉食,能益氣、強筋壯骨。

冬季進補,在我國民間已成為傳統習慣了,我國醫學就有“冬藏精”、“秋冬養陰”的理論,認為冬季及時進補是強身的大好季節。因此你在三九嚴冬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貯存於體內。而且冬至起九,正是一年中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所以,你注意此時進補,可萌育元氣,養精蓄銳,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發生,為下來年開春直至全年的身體健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進補適度的重要性,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你千萬不可忽略或輕視進補的適度性,錢財不重要,身體可是你的。

15.你經常會耍小孩子脾氣

俗話說“老小孩”,不知不覺你也老了,你還不得不信,因為你經常會耍小孩子脾氣,而且脾氣還很大。事後有人說你的語言、思維和動作都像個不懂事的小孩子,你也別不高興,想想自己說話嗨真的像個小孩,而且情緒多變,還不穩定,你會常常會因小事而生大氣,甚至與晚輩斤斤計較,使人覺得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