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手法,輕而緩的手法為補法,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患有虛損的疾病可用此法;強而快的手法為瀉法,如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或邪實為患的疾病可用此法。
溫馨提示:
◎對中老年人來講,捶背是一種比較適宜的養生保健方法;
◎捶背可以防治多種慢性疾病;
◎患有嚴重心髒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椎病變以及晚期腫瘤者,不適合捶背保健。
86.飲食不當,容易疲倦
一般來講,疲倦本身不算是病,但若長時間持續就要引起你的注意了。持續疲倦不一定表示身體有實質的病變,但肯定的是身體失去平衡,消耗多而休息少。另一方麵,持續疲倦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如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不過,我們一般不要對疲倦有過多的擔憂,如果出現上述病症的相關症狀,應首先做詳細的身體檢查,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醫治。
引起疲勞的原因很複雜,包括飲食、工作、生活起居的安排等等。起居安排不好或工作量過大而引起的疲倦我們是經常見到的,可對於飲食不當而引起的疲倦則較少關注。實際上,均衡的飲食是很重要的,五穀、蔬菜、水果、適量的肉食,都是健康飲食的基礎。如果飲食不當,就很容易引起疲倦。
(1)過食酸性食物易致疲倦
酸性食物不是指酸味食物,而是指含有磷、硫、氯等元素的食物,它們可以在體內形成酸性環境,從而引起身體不適。人們每天都在大量食用酸性食品,如主食中的米和麵,副食中的肉類、魚類、貝類、蝦、雞蛋、花生、紫菜,還有啤酒、白糖等。酸性體質的人常有一種疲倦感,經常表現為一些慢性症狀,諸如手腳發涼、容易感冒、皮膚脆弱、傷口不易愈合等。因此,在我們大量食用酸性食物的同時,還應吃一些堿性食物以中和酸性,使我們的頭腦處於清醒活躍的狀態,如蔬菜、水果、豆類、海藻類、茶、咖啡、牛奶等,都屬於堿性食品。
(2)避免吃過量高熱量、低營養的精製食物
這類食物過度氧化,含有有毒物質,令細胞缺氧,加速衰老。煙酒、咖啡因等食物,亦應避免。平日不感到口幹或熱氣時,不妨經常多吃一些補腎、補氣的食物。此外,應有適當的運動,以改善氣血的運行,增強體質。
(3)少吃色氨酸含量多的食品
色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但它可以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具有抑製大腦思維活動,並最終導致疲倦的作用。因此,如果膳食中攝入的色氨酸過多,腦神經細胞產生的血清素必然隨之增加,人就容易產生疲倦感和睡意。
(4)多攝入熱能高的食物
疲倦的產生還與人體攝入的熱能不足有關。植物性食物含有的熱能比動物性食物少,如果膳食中攝入的植物性食物過多,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活動需要,就易於產生疲倦感。
(5)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作為輔酶,維生素能協助肝髒把人體積存的代謝產物盡快處理掉。秋天水果和蔬菜非常豐富,多吃一些能幫助克服疲倦。在日常生活中多從飲食上加以注意,就可以減少疲勞的發生。實驗證明,鉀、咖啡因、堿性食品、維生素等都有助於消除疲勞、保持清醒。具體到我們日常食物中,胡蘿卜、大白菜、茶葉、巧克力、蘋果、海帶、黃豆、土豆等都是防止疲倦的食物。
溫馨提示:
◎飲食應當注意酸堿平衡,過多的吃酸性食物容易疲倦;
◎適當的攝入熱能高的食物有助於抑製疲倦;
◎一些提神的咖啡因食品不宜多吃。
養生保健習慣
87.多事之秋,保健切記
立秋之後,早晚涼風陣陣,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有專家告誡:多事之秋,如不注意養生保健,易患多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一般來講,隻要我們從多方麵加以防範,注意養生,就能平安無事地度過“多事之秋”。
(1)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秋天的時候,氣候會變得幹燥起來,空氣濕度遠不如盛夏。這樣的環境會加速人體皮膚黏膜水分的蒸發,使皮膚變得幹澀,同時伴有鼻燥、唇幹、咽痛、頭痛、手足心熱等現象。因此,調整飲食結構,加大飲水量是秋天時必需的。
秋季可以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味重的食物,蔥、薑、蒜、椒等辛味之品和燒烤品也盡量少吃,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盡量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