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心理健康習慣(3)(2 / 2)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許很難做到不生氣,所以我們就要學習如何盡快消氣,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躲避法:遠離讓你生氣的現場和惹你生氣的人,做到“眼不見為淨”;

②宣泄法:向自己信賴的人傾訴內心的不平,尋求安慰;

③轉移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④升華法:化悲憤為力量,全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說不定還能由此成就一番事業呢!

中國古代有首“不氣歌”,歌雲:“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氣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氣之為病太可懼,誠恐因氣把命去。我今嚐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把握此歌並身體力行,實為一次“健康充電”。

溫馨提示:

◎如果生氣,一定要想辦法不要讓它超過3分鍾;

◎保持樂觀心態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糊塗也有糊塗福,不要太執著於一些無所謂的小事上。

79.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的現象在生活中時有發生。大凡遇到工作不順利、與家人爭吵、被人誤解譏諷等等情況時,各種消極情緒就在內心積累,從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極情緒占據內心的一部分,而由於慣性的作用使這部分越來越沉重、越來越狹窄,而未被占據的那部分卻越來越空、越變越輕。因而心理明顯分裂成兩個部分,沉者壓抑,輕者浮躁,使人出現暴戾、輕率、偏頗和愚蠢等等難以自己的行為。這是心理積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其行為具有破壞性。

那麼,人類怎樣保持心理平衡,使自己處於健康而良好的狀態呢?

(1)不對自己要求過高

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標,但是有些人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超過自己能力的,根本非自己能力所及,長期努力,也沒有實現心中所想,便會認為自己倒運而終日憂鬱。還有些人做事要求盡善盡美,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完美無瑕,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

為了消除挫折感,我們應當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並盡心盡力地去做。當目標實現的時候,心情自然就會舒暢了,然後我們再設定下一個目標。

(2)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優點和缺點,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這是將自己的“標準”強加於人。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

當我們情緒憤怒的時候,可以想想把它發泄在其他事情上,如打球、唱歌、跳舞等,以轉移注意力。

(4)偶然亦要屈服

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要從大處看。隻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有時亦不必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暫時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或看電視等,待到心情平靜時,再重新麵對自己的難題。

(6)不要處處與人競爭

處處以他人作為競爭對象,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隻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對手,人家也不會與你為敵。

(7)找人傾訴煩惱

把所有的憂鬱埋藏在心底裏,隻會加劇自己的苦惱,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給你的知己朋友,心情會頓感舒暢。

(8)為別人做些事

助人為樂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可使自己忘卻煩惱,並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

(9)在同一時間內隻做一件事

要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進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10)對人表示善意

我們經常被人排斥,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心情自然變得平靜。

溫馨提示:

◎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要多在這上麵下工夫;

◎多交朋友、少樹敵人,有助於開闊懷,平衡心理;

◎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目標的設定應當合理;

◎避免與別人的攀比,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