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水煮魚中鹽的用量遠遠超出人體每天正常的攝取量,而過多食用食鹽容易產生緊張情緒、血壓升高,還能影響血管的彈性;其次,水煮魚有超量辣椒,這會對消化道產生強烈刺激,或者誘發潰瘍,而且容易導致皮膚生成深部膿瘡,影響麵部容貌;再次,水煮魚中含有大量熱量和油,食用過量,人體的脂肪含量也會隨之增加。而且,烹製水煮魚所用的油因反複加熱,破壞了魚體內的營養成分,人食用後無法正常吸收所需的營養物質;最後,水煮魚濃重的麻辣口味大大刺激人的味覺神經,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加速,使人興奮,從而使人味覺疲勞,產生依賴感,越吃越想吃。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迷上水煮魚的緣故。
從營養攝取的角度來看,常吃水煮魚也是不宜的。水煮魚中配菜單一,除了魚肉,蔬菜通常隻有豆芽一種。長期食用,會導致膳食營養不均衡。
溫馨提示:
◎水煮魚是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搭配蔬菜、水果;
◎因吃水煮魚造成排便不暢時最好多喝茶,也可吃蘿卜通氣;
◎吃完水煮魚後,應該配合菊花茶化解一下火氣;
◎如果常吃水煮魚,每天應至少喝1000毫升的水來緩解火氣。
18.學會“自討苦吃”
酸、甜、苦、辣、鹹是不同類型的五種味道。不同的味道受不同人的喜歡,比如說孕婦喜歡吃酸的,江浙人愛吃甜的,四川人和湖南人愛吃辣的,北方人口味則偏鹹一些,但是卻很少聽說有人特別喜歡吃苦味的。
其實這也能理解,有誰願意自討苦吃呢。但是,我國中醫上卻說“慎和五味,五髒安和”,意思就是說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酸甜苦辣鹹五種性味食物的合理調配,這樣才能有益健康。可見,如果一味拒絕苦味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好多苦味食品都是富有營養和保健價值的。比如說,日常生活中用槐花泡茶喝,就能夠起到清肝明目、降壓、防止血管脆裂的功效;魚腥草味苦但能夠清熱瀉火、解毒、排膿,是治療化膿性皮膚病、肺部感染、肺膿瘍的有效藥物。
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證明,“吃苦”能起到調節陰陽的保健作用,而對於患有高血壓、肥胖、便秘、中暑、風熱喘咳等人來說,也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總的來講,“自討苦吃”主要有以下益處:
(1)可促進食欲
苦味可刺激舌頭的味蕾,激活味覺神經,也能刺激唾液腺,增進唾液分泌,同時還能刺激胃液和膽汁的分泌。這一係列作用結合起來,便會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對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益。
(2)可泄熱、排毒
中醫學認為,苦味屬陰,有疏泄作用,對於由內熱過盛引發的煩躁不安有泄熱寧神之作用。“吃苦”也可以退燒,能使體內毒素隨大、小便排出體外,尤其可使少兒不生瘡癤,少患其他疾病。
(3)改變五味失衡
人體對食物的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的需求大致是平衡的,平時攝取的鹹、甜之味過多,容易引發多種疾病,造成體質不佳,抵抗力下降。為了改變五味失衡的狀況,應該多吃些苦味食品。
(4)可清心健腦
中醫學認為,苦味食品可以泄去心中煩熱,具有清心作用,使大腦更好地發揮功能。帶苦味的食品中均有一定的可哥堿和咖啡因,食用後可以醒腦,從而恢複精力。
(5)可促進造血功能
苦味食品可促進造血功能?的確是這樣的。因為苦味食品可使腸道內的細菌保持正常的平衡狀態,這種抑製有害菌、幫助有益菌的功能,有助於腸道發揮功能,尤其是腸道和骨髓的造血功能,改善貧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