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十年裏,我大約隻做了五六部真正的獨立電影,都是和實驗電影導演合作的,”她說,“我合作過的導演,往往很注重形式,並且會用我熟悉的方式去拍攝。好比我在拍攝《地獄神探》(Constantine)時,片場裏,我滿眼都是技術人員。這讓我回到多年前我與賈曼合作時的場景——我們對著一塊熒幕不停地開槍。”
蒂爾達可能還認為自己是表演界的一個新手,盡管她已經獲得了奧斯卡以及所有重量級獎項的肯定,她依然不停地重申自己的想法——她認為人們的所有行為都可以歸結為表演。而真正吸引她的,正是人們表演時,隱藏在麵具下的那股神秘感。“想象一下,對於陌生人來說,我們都是神秘人物。”她繼續說道,“人們會犯下暴行,而其他人則會說,‘我們沒有看到’。對於我來說,人們臉上所表現出來的東西要更虛偽,因為真實的生活已經被美化和掩蓋了。每個人臉上都有層麵紗,我要扒下一個人的麵紗,再扒下其他幾個人的麵紗,最後會連自己的麵紗也扯掉,於是你就發現,表現給他人的自己,和你在鏡子中所看到的自己之間總是有差異的。”
在蒂爾達眼裏,演員的工作就是不斷探索偽裝和揭露偽裝。作為觀眾,我們也可以凝視這麵藝術之鏡,或許這能幫助我們看清自己。
邁克爾·德裏克·埃爾沃西·賈曼
Michael Derek Elworthy Jarman
(1942.2.31-1944.2.19)英國先鋒導演,還集畫家、詩人、舞台設計師等多重身份於一身。賈曼的藝術生涯從繪畫開始,因此他隨後的電影風格表現出對傳統故事、情節、特定形式的厭棄,他的電影始終保持著鮮明的實驗傾向。作為英國最知名的同性戀者之一,賈曼的一生都在為同性戀者的權利而奔走,他也是少有的贏得世界性尊敬的電影導演。蒂爾達25歲時結識了賈曼,此後展開了近20年的合作。在賈曼的電影中,蒂爾達猶如美豔淩厲的罌粟花般怒放。多年以後,蒂爾達仍會動情地感慨:“能遇見賈曼,是我生命中的奇跡。”
蒂爾達與年長她20歲的藝術家約翰·拜恩(John Byrne)生活在一起,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蒂爾達與小她近20歲的畫家桑德羅·考普(Sandro Kopp)目前已交往近10年,蒂爾達在全世界旅遊、拍片和出席頒獎禮時,桑德羅都會陪伴左右。“我們都很坦率,對發生的一切都不會遮遮掩掩。通常情況下,戀人有了孩子後,就不會再有之前那種濃烈的愛情了。於是有了新戀人,這是很正常的。”蒂爾達平靜地說道,“隻不過約翰和桑德羅相處挺好的,回蘇格蘭的話,約翰會去接我們,我們還會住在同一所房子裏。”在這個“前衛的家庭組合”中,約翰就像包容的祖父,桑德羅是為這個家庭注入活力的年輕力量,蒂爾達則是這個家庭的中心,一對可人的女兒在他們的照料下出落得活潑大方。曾有記者向約翰打聽:“你們住一起時,臥室如何安排?”約翰隻是搖了搖手指,溫和地說:“如果我是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蒂爾達2008年攜桑德羅出席奧斯卡頒獎禮後,引發眾人對她感情生活的評論,至今仍未平息,不過她的態度很堅決:“這不關別人的事,是我們的私事,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