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們都是失業的一代(2 / 3)

“大衰退”的詛咒

在有活力的經濟體中,經濟衰退對於就業的影響可能弱些,而在經濟滯後、失業問題長期存在的國家,比如地中海沿岸的國家,經濟衰退的影響可能要大些。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以及希臘是發達國家中年輕人失業率最高的幾個國家。摩洛哥、埃及等北非國家以及中東國家是全球新興經濟體中年輕人失業率最高的國家。盡管這些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但都承受著失業率帶來的詛咒:低增長,勞動力市場受阻,教育與工作需求不匹配。

其中,低增長是最為明顯的。隨著經濟衰退,南歐的失業人口激增。盡管南歐國家最近進行了一些改革,但解雇年長的工人仍然很難(失業的年輕人通常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他們懼怕改革,因為他們父母的生計可能會因此受到威脅)。在印度,大工廠和大企業要麵對大約200項關於工作和支付的省級或者聯邦法律。南非如今是非洲發展速度最緩慢的國家之一,其國內的高失業率也因此雪上加霜。南非擁有特別嚴厲的關於解雇員工的法律,他們以及中東地區的人們一直遭受著傲慢的公共部門的過度監管和沉重的賦稅。國家利用壟斷聯盟來限製競爭,對勞動力和高於最低收入的工資征收重稅;在這些國家,監管讓解雇變得很難,這對於失業的年輕人來說糟糕無比。

在法國塞夫朗市的就業中心,每天都有落魄的失業青年來此尋求幫助

有技能的年輕人哪裏去了?

如今經濟學家在乎的是第三個問題:年輕人的技能與雇主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雇主收到的工作申請非常多,但是卻經常抱怨找不到擁有合適技能的候選人。麥肯錫谘詢公司(McKinsey)的報告顯示,在其進行深入研究的九個國家(美國、巴西、英國、德國、印度、墨西哥、摩洛哥、沙特阿拉伯以及土耳其)中,隻有43%的雇主認為他們能夠發現擁有足夠技能的入門級員工。中等規模的公司(50名到500名員工)平均都有13個初級崗位的空缺。

造成這種不匹配最明顯的原因是基礎教育太差。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無論是增長型的還是衰退型的)中,那些中學教育水平以下人員的失業率是擁有大學學曆人員的兩倍。但是,有兩個更加微妙的原因同樣值得關注。

在年輕人失業率較低的國家,教育與工作之間的聯係非常緊密。德國一直以來就有將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與學徒製結合的傳統,盡管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趨緩,但是這一傳統卻幫助其降低了國內的年輕人失業率。年輕人失業率較高的國家就缺乏這樣的結合。法國的高中畢業生幾乎沒有任何真正的工作經驗。即便企業一直都在抱怨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缺失,北美的大學仍然將注意力集中在培養公職人員上。摩洛哥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是小學學曆人群的5倍。在南非,種族隔離的遺毒意味著,年輕的黑人生活和上學的地方與有工作機會的地方隔著漫長的距離。

企業過去常常通過投資培訓來填補這樣的鴻溝,但是如今這樣做的企業越來越少。沃頓商學院的皮特·卡佩利(Peter Capelli)說,如今企業認為招聘就像是購買備件:你期望它能夠合適。他指出,在1979年,美國大企業中的年輕工人每年都會接受平均時間為兩周半的培訓。據1991年的報道稱,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隻有17%的工人接受過培訓。到2011年,隻有21%的工人稱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內接受過培訓。埃森哲谘詢公司(Accenture)的工作人員說,在他們所調查的1000名美國工人中,隻有21%的工人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內從公司提供的培訓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能。

在像美國和英國這樣靈活的經濟體中,年輕人的失業率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內比之前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嚴重,而且居高不下,教育與工作之間的不匹配以及培訓缺失或許提供了合理的解釋。英國擁有全球最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但是卻擁有100萬左右的“NEETs”。英國失業年輕人的數目(占勞動力的11.5%)是德國(占勞動力的3.9%)的兩倍還多。有些人譴責最低工資製度,然而事實上,英國對於實踐教學一直都有偏見。2009年,英國隻有大約8%的雇主會對學徒進行培訓,而在歐洲大陸情況最好的國家,32%的雇主都會培訓自己的學徒。英國29%的雇主認為,工作經驗很關鍵,但是滿足這一條件的英國年輕人數目在過去的15年間一直都在下降。隻有7%的學生說曾經獲得過當地雇主的指導,也隻有19%的學生曾經拜訪過雇主。

如今,很多國家升級職業學校,鼓勵正規學校同當地企業建立緊密聯係,並且采用學徒製,以期嚐試消除教育與工作之間的鴻溝。2010年,韓國創建了一個職業“麥斯特”(來源於德語,意為老師傅)學校的網絡,希望能夠緩解該國對於機床操作工以及水管工的迫切需求。政府為這些學生提供食宿以及學費,並且稱他們為“年輕的麥斯特”,以抵抗國內對於學術榮譽的沉迷。在英國,一些繼續教育學院堅持的原則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實踐:北赫特福德郡學院建立了一個帶有低成本健身館Fit4less的企業。肯塔基的藍莓音樂學院與豐田汽車公司共同創建了一個汽車廠的複製品,工人和學生可以在那裏一起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