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父母不必把眼光盯在孩子的成績上,可以多在其他方麵尋找孩子的優點。孩子成績可能不好,但是孩子在品行方麵不錯,孝順父母,助人為樂等,這時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肯定和讚揚。這樣孩子才能更好更健康地成長。
(2)慧眼識“優點”。
很多在父母眼中是問題孩子,其實身上潛藏著無限的才能,父母切忌因為自己一時忽視,錯誤地打擊孩子信心,導致一個天才的消失。
在父母眼中,很多孩子就是搗蛋的代言人,就是麻煩事的製造者,是不省心的家夥。其實,根據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搗蛋的孩子身上常常有著無可預計的潛能。
齊齊很喜歡像大人一樣“玩”家務活。每次媽媽煮飯、拖地、包餃子等等,他都吵吵鬧鬧,要和大人一樣參與。但是媽媽每次都被他氣得不輕,讓他掃地,齊齊就把垃圾到處亂拖,讓他包餃子,他就包“粽子”,每次都是以媽媽的“無敵海嘯”責罵告終。媽媽每次忍無可忍後總是大吼:“齊齊你快走開,再不走媽媽要打你了!”
其實,齊齊將來很有可能成為動手要求高的人才。媽媽應該對齊齊耐心一點,或者專門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鍛煉鍛煉,買個粉團回來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次,也未嚐不可。當孩子做出成績時,父母還可以適當表揚一下。等孩子長大了,父母就會為這樣一個能幫手的孩子驕傲不已。
3.讚美孩子是一門藝術
傳統觀念中,父母不應該讚美孩子,“孩子一讚美尾巴就翹上天了”,每次孩子做得挺好的時候,父母也會板著臉孔說一些“勝不驕、敗不餒”的大道理。
誠然,讚美孩子也是一門藝術,如果沒有掌握相關的技巧,父母的讚美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比如說讚揚泛濫讓讚揚失去意義,讚揚針對性不強沒有效果等。
(1)讚美要及時。
讚美要及時,效果才能立竿見影。今天孩子控製好自己,隻是打了1個小時的電腦,父母就應該在今天之內表揚孩子。如果等到幾天後再表揚,恐怕孩子聽了讚美後的喜悅心情要大大打折。
(2)讚美要具體、客觀、真誠。
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針見血,“真誠”得很,但是在表揚的時候卻模模糊糊,比如隻是對孩子說“你今天真乖,值得表揚。”這樣子的讚美,孩子不知道自己具體哪裏做得好,對讚美產生懷疑,同時也沒有具體的目標讓孩子下一次繼續追趕。
(3)讚美切忌過分渲染。
父母讚美孩子時,要掌握好尺度,不要一味地誇大“你是全世界最乖的孩子”“你聰明得不得了,比牛頓還厲害”等。
(4)不要把讚美當作一種獎勵。
當孩子因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稱讚時,就會產生某種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這件事之後,他還希望父母能夠繼續誇獎他。為了獲得誇獎而去努力,這似乎不是一個正確的處事態度,容易讓孩子養成較強的功利心。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日益增加,父母可以逐漸減少誇獎的次數,讓孩子轉變態度,認識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當然的。比如說“對,這就對了,你就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5)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讚美也是一種期望,期望會給孩子帶來相應的壓力。孩子這一次考試考得好,不代表下一次能同樣出色,父母在讚美時要把握尺度,不要太多地言及以後的表現。否則,很容易為孩子的壓力加碼。
父母對孩子的讚美,有助於建立一種平等、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也會更加暢通,父母的關愛就像是一劑最好的“催化劑”,孩子在輕鬆融洽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無疑增強了孩子長高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