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讚美,成長最有力的“催化劑”(1 / 2)

1.父母讚美助孩子成長

孩子的人生經曆少,對自己的自信心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自尊心和榮譽感也很強。每當他們認真做了一件事情,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讚揚。確實,父母的讚揚就像陽光一樣,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建立全麵的人格。

我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周弘認為:“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最本質的願望是希望得到讚賞。這一點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得到驗證的,別人的一句欣賞和表揚的話會使人高興得躍躍欲跳,激勵著人向前進。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孩子的日記中經常有這樣的話:今天媽媽表揚了我,我心裏甜滋滋的,比吃了蜂蜜還要甜。

對於孩子而言,表揚和批評都會產生一係列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思想言行起到導航的作用,引導孩子向著某個方向發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是罵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經常獲得表揚的孩子就會獲得正麵的心理暗示,反之,經常接受批評的孩子就會獲得負麵的心理暗示。隻有多給予表揚,才能將孩子向著父母希望的方向引導。

同樣地,孩子的長高也離不開父母的讚美。父母的讚美對孩子而言是一種積極的肯定,有助於孩子充滿自信,保持良好的情緒,建立健全的人格,同時促進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及發揮到最好的作用。父母關愛孩子的表現之一,就是對孩子的欣賞和讚美。

2.用“愛的眼睛”放大孩子的優點

父母:孩子的優點在哪裏?

很多父母使用縮小鏡的眼睛尋找孩子的優點,卻用放大鏡的眼睛尋找孩子的缺點。

一個父親總為他的兒子擔心,因為他的兒子已經15歲了,但還不是一個男子漢。於是他去拜訪一個禪宗大師並要求大師點化自己的兒子。大師說:“你必須把你的兒子留在這裏3個月而且不能來探訪他。我保證你的兒子會在3個月內成為一個男子漢。”

3個月以後父親來接他的兒子。於是大師安排了一場空手道比賽讓父親看到兒子在三個月裏取得的訓練結果。這個父親的兒子要和空手道的教練對打。當教練第一次進攻的時候,那個小男孩就倒下了。但是他立刻站起來接著搏鬥。就這樣他倒下去又站起來一共反複了16次。

這次,大師問父親:“你覺得你的兒子怎麼樣?他是不是像一個男子漢?”

“噢!我為他感到害羞!我無法想象經過3個月的訓練他還是被人一打就倒!”父親回答說。

大師長歎一聲後說:“你隻看到成功的表麵實在讓我太失望了。你忽視了你的孩子倒下後又站起來,其實這後麵隱藏的就是勇氣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啊!”

大師的歎息足以讓父母醒悟:尋找孩子的優點,必須有一雙“愛的眼睛”,自動將孩子的優點好好放大。父母如果要更好地尋找孩子身上的優點,可以考慮以下兩點。

(1)成績不是讚美的必要條件。

就像故事中的父親一樣,認為孩子被打倒了就是失敗。孩子在比賽中沒有獲獎就是失敗,孩子不比其他孩子跑得快就是失敗。其實,成績不應該作為讚美的必要條件。

現在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孩子要是讀書好,就什麼都好,孩子要是成績差,就什麼都差,特別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如果在學校受到了歧視,在家又受到了父母的批評,其他很多方麵的特長又總是被別人忽視。結果不但造成退縮、自卑的性格,更嚴重的,還會伴隨著出現反抗、敵對等情緒,甚至成為問題孩子。這些在得到承認方麵的價值觀念偏差,注定會使孩子患上人格發展不健全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