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2 / 2)

(4)教育孩子注意保持耳朵、鼻子的衛生。

耳朵和鼻子是孩子接觸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必須常常保持清潔。但是,鼻子和耳朵的結構都屬於開放性,灰塵等容易進去,保潔工作不容忽視。

很多孩子有亂摳耳朵、鼻子的習慣。要教育孩子不挖耳朵,不將異物塞入耳內,洗臉洗澡時不把水弄進耳內,以免損傷鼓膜,引起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此外,父母要告訴孩子亂摳鼻子是一種壞習慣,因為這樣會使空氣進入鼻道時受到汙染,從而損害呼吸道和肺部的健康。另外,要教會孩子自己擦鼻涕的習慣。兩三歲開始,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動手用紙巾或者手帕擦鼻涕了。

(5)做到“五勤”。

督促孩子勤理發,勤洗頭,勤洗澡和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大多數孩子都比較喜歡洗澡。孩子較小時,父母要勤給孩子洗澡。大人幫助孩子洗澡時,動作應輕柔、敏捷。三四歲的孩子應學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睡覺前養成洗腳的習慣。四五歲的孩子就應在大人的幫助下洗腳了。夏天天氣炎熱,應該天天洗澡,其他季節也要定時洗澡。除此外,由於地域不同,洗澡的標準也不一樣,南方地區天氣炎熱可以多洗澡,北方城市則可以隔天洗澡。要給孩子勤理發,勤剪指(趾)甲。孩子的頭發以整潔、大方為宜。指甲長了,藏汙納垢,很不衛生,也容易抓傷皮膚,大些的孩子父母應教會其自己修剪。

(6)保持孩子儀表整潔。

告訴孩子個人形象的重要性,要保持整潔。教孩子經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幹淨整齊,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帶是否係好了,女孩要注意自己的頭發是否整齊,學習梳短發。

(7)教育孩子講究公共衛生。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大小便,不在書桌、椅、牆壁上亂刻亂畫等。

(8)教育孩子注意用眼衛生。

孩子近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父母要教育孩子知道眼睛的用處,不用手和髒手絹擦眼睛,注意保護視力,克服躺著看書以及行走時、乘車時或者在微光下看書的壞習慣,保證讀寫姿勢正確。父母應勤督促、多指導,多用語言鼓勵孩子,一定會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不一定能夠自覺地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父母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自覺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等向孩子灌輸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通過訂立規定,比如獎勵或者懲罰,比賽的形式敦促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身高增長離不開良好的衛生習慣,試想一個經常因為不良衛生習慣而生病的孩子怎麼會有健康的體質呢?然而,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這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