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1 / 2)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長輩的溺愛之中成長,生活方麵的隨意性和依賴性較強,有的甚至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因此,做父母的有責任,而且有必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養成,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其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孩子保持身體健康,促進身體長高,增強自身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佳佳今年6歲了,個子還是長得很矮小,常常生病,而且長了一口黑乎乎的壞牙齒。原來佳佳從小就很害怕刷牙,上幼兒園時每次媽媽讓他刷牙,他都要哭鬧起來。等到上了小學,雖然佳佳也開始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刷牙,但是並沒有認真對待。長期下來,佳佳的口腔衛生就出現了不少問題,常常感冒發燒。

由於佳佳不重視個人衛生,導致引起了疾病。口腔健康沒有得到保證,必定會影響孩子的正常進食和消化,孩子的營養攝取和身高增長自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說,良好的個人衛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具體意義有以下兩點。

(1)防止細菌入侵,保障身體健康。

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容易受到各種細菌和病毒入侵。保證孩子健康,讓孩子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頭等,有利於減少孩子與細菌接觸的機會,降低孩子患上手足口病、甲流等各種疾病。同時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

(2)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群體形象。

在幼兒園或者上小學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這樣叮囑孩子“要注意衛生,不要用髒手拿東西,注意衣服整潔”等等。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就樹立起關於個人衛生的意識,如果看到另外一個小孩子衣服不整潔,渾身髒兮兮的,孩子也不願意靠近,不願意和“不講衛生”的孩子接觸。所以,培養孩子的衛生意識,有助於孩子融入群體,樹立良好形象。

因此,父母應高度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要長期培養,逐步形成。

2.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1)孩子健康從洗手開始。

父母要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口訣。沒錯,飯前便後,孩子手上細菌較多,非常有必要清洗幹淨。除此外,一早一晚,睡覺前後、玩耍過後、放學後等時候,也讓孩子多洗手。隻要孩子能夠自己夠著洗手台時,就可以教育孩子如何洗手了。必須教育孩子認真洗手,確保把自己的臉、耳後、頸部、手腕等洗幹淨,每次洗手時間不得短於1分鍾,洗完手後要用幹淨的毛巾把水擦幹。隨時隨地,總是讓孩子保持手的清潔,有利於防止病菌隨手入口。

(2)要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衛生用品。

牙膏、牙刷、毛巾、麵盆、茶杯、床鋪及臥具等生活用品,父母要為孩子專門準備一套。很多父母對這個並不太在意,常常把自己的毛巾拿去給孩子擦臉等,這樣子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督促孩子使用自己的生活用品,自己收拾。而且要告訴孩子打噴嚏時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病菌傳給別人。

(3)重視孩子刷牙和漱口習慣的養成。

口腔清潔對於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口腔是食物經過並且咀嚼的地方,容易殘留食物或者汙漬。孩子兩歲時,就可以開始教育孩子用涼開水漱口,飯後漱口可以從三四歲開始。五歲可以開始學刷牙,早晚各一次。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刷牙方式,根據研究發現,很多孩子的刷牙方式都不正確,容易導致清潔效果不佳,引起蛀齒。同時告訴孩子睡覺前不吃糖果餅幹等,以隨時保持口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