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怎樣才算身材矮小(2 / 2)

如果在孩子的整個家族中,有很多男孩身高不足155.5厘米,女孩不足146.6厘米,那麼孩子很可能受到影響,因為孩子的身高與親屬血緣有一定的關係,父母、祖父母和叔姨都有可能。所以如果父母雙方親戚中有身材矮小者,就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正常長高。患有家族性身材矮小的孩子很多時候一出生就顯得矮小,但是其他方麵均正常,隻是最終身高與孩子平均年齡段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也是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的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偏少或者失調或者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能引發侏儒症),無法正常供應生長需要,則容易導致孩子身材矮小,此類小孩約占20%。另外,如果甲狀腺功能失常也可能影響孩子長高,但是比例隻占1%左右。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也是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讓孩子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能促進荷爾蒙的分泌,同時身心才能順利的成長,讓孩子長期處於壓抑或者承擔繁重的學業很容易讓孩子的心理出現偏差,從而長期處在壓抑的狀態下,最終導致孩子錯過了長高的最佳年齡。曾經有一個醫學案例: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因為心情不好,一直長不高。後來心理障礙得到治療後,又恢複到正常的長高速度了。

(4)環境因素。

有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正在不斷加大影響範圍,那就是鉛汙染造成孩子的鉛中毒。理論上說鉛在人體內的含量為0最佳,但是如果孩子長期居住在城市工業區,或者父母從事的工作經常與鉛打交道,那麼孩子可能每天都在受到鉛毒汙染,隨著體內鉛的不斷增高,最終將直接影響人體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抑製了孩子長高。

(5)生活細節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由於學業任務普遍繁重,很多平均睡眠時間不超過7小時,而在孩子最重要的成長期間,任何一段時間睡眠缺乏都將影響孩子的身高。另外由於沒有足夠的自由活動時間,孩子無法進行適當的運動,導致生長激素的分泌功能長期失去活力。因此,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學習任務,要知道長時間的端坐可能導致孩子身材矮小。最終的後果就是比其他孩子矮了一截。

另外有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吃好穿好,除學習方麵嚴格以外,飲食方麵極其放縱,逐漸讓孩子養成了挑食、偏食、厭食的惡習。這無疑也增加了孩子患上矮小症的可能性。

所以說,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元凶”是很多的。孩子有可能受以上個別因素影響,也有可能受以上因素的交叉影響。在接受治療時,查清楚病因,才能對症下藥,使“小矮人”成為高個子。

3.身材矮小不能“等等看”

某中學一位初一學生,身高才129厘米。三年前曾到醫院就診,醫生說是生長激素缺乏而造成的矮小症。當時,她的父親並沒有重視,認為孩子還會長,病情就此被耽擱。這一年家人又帶她來檢查,結果發現骨齡11.5歲,性發育已經三期,可供治療的時間已屈指可數。

生活中,經常看見孩子到了十四、五歲,父母們才領著他們到醫院谘詢就診。這時候孩子的骨骺接近或已閉合,生長空間已有限。因此,父母重視孩子的身高,矮小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身材矮小,開始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生長效果越好。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矮小症患兒在3歲以前用生長激素治療可獲得近乎完全正常的快速生長的身高,最終身高與正常人幾無差別。但很多父母早期都以為自己的孩子營養不良,或抱著孩子晚長的想法,一拖再等,待孩子因為求學、就業需要發現身高不足時再來就診,為時已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父母要時刻關心孩子的生長狀況,一旦察覺孩子的身高有異於正常水平,要及時診斷。如果孩子不幸得了身材矮小症,也不必灰心,孩子的身材矮小並非不治之症,隻要把握關鍵時期,進行適當的治療,孩子長高還是充滿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