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怎樣才算身材矮小(1 / 2)

這一天,王女士的鄰居陳女士帶著6歲的女兒燕燕過來串門,王女士6歲的兒子林林也在臥室裏玩著玩具。無意中,王女士發現自己的兒子林林比起同齡的燕燕竟然矮了不少,但其實雙方父母的身高並不差太遠。於是王女士和旁邊的陳女士談論了起來:

“陳姐,你說怎麼你家的燕燕長得比我家的林林高那麼多呢?我們倆身高也不差太遠啊?”

陳女士看了一下自己女兒和林林的個頭,不經意地說了一句:“這有什麼,女娃長得比男娃快嘛。”

“這樣子啊,不會是矮小症吧?”王女士不無擔心地說。“小王,你也太多心了吧?給他多喝點牛奶就行啦,補充補充營養,長得快!過幾年都要高過你了!”

在以上這段對話中,很多父母都會認同陳女士的觀點:孩子長得慢點,無所謂,絕對不是矮小症,補充補充營養就行了,其實不然。

孩子的生長都是有速度的,有科學依據的,有正常範圍的。孩子長得慢,長得不高也是有多種原因的,有的是真的患上了矮小症,有的隻是發育較慢,有的和骨頭生長的速度有關,有的和遺傳基因有關,情況不一。這就需要父母們客觀測評,甄別對待,有需要時向醫生求助。

1.媽媽,我是不是“小矮人”呢

某兒童醫院接待了一個傷心的母親和一個矮小的孩子:陳女士帶著自己已經12歲身高卻隻有120厘米的女兒玲玲向醫生們求助。玲玲已經上六年級,個頭卻明顯比自己班的同學矮了不少,每次換座位總是逃脫不了被安排在第一排的命運。比起其他天真活潑的孩子,玲玲卻顯得害羞、怯弱。

童話《白雪公主》裏麵的小矮人很可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恐怕家長們就不能掉以輕心了。孩子身材過分矮小很可能是患上了矮小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那麼,怎樣才算是身材矮小呢?這需要科學的觀察和測量。

“身材矮小”通常指的是如果身高低於同地區、同年齡、同性別健康孩子平均的2個標準差,或孩子的身高在健康兒童生長曲線的第三個百分位以下,低於3%為身材矮小。

例如:6歲4個月的男孩,身高107.5厘米,該年齡組男孩的平均身高是117.8(中位數)厘米,標準差是4.65厘米(標準差等於50%的身高減去4.6%的身高的一半,這裏近似用50%的身高減去3%的身高,也就是適當擴大了標準差,(117.8-108.5)/2=4.65),該男孩的身高107.5厘米小於117.8-(2×4.6.5)=108.5厘米,這時我們才稱這男孩身材矮小,如果孩子身高隻是比同齡人稍矮則不是矮小症。

那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患上了矮小症呢?

(1)對孩子進行身高測量,再和醫學上的標準數據作對比,可以看出孩子的生長是否出現異常。一般來說,三歲以下嬰幼兒生長速度小於7厘米/年,三歲以上至青春期(據調查,我國女孩進入青春期平均年齡為9.3歲,男孩子晚一年),孩子生長速度小於4至5厘米/年,青春期生長速度小於5.5至6.5厘米/年,即為生長發育遲緩。但是,曆年的生長記錄有時比體檢化驗更重要,父母應密切留意。

(2)通過骨齡測試監測孩子的生長狀態。正常的孩子骨齡發育是與年齡發育同步的,但矮小症患兒的骨齡發育與年齡發展不同步。測骨齡一定要到正規專業的醫院進行測試。

(3)觀察身高處於班級或幼兒園最後幾位的孩子,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因為按照人口比例和病發比例,某個特定的環境中,患上矮小症的孩子並不多。如果你的孩子在班級或者幼兒園裏長期是最矮的,那就要警惕孩子患上矮小症的可能了。

2.孩子怎麼就成了“小矮人”呢

很多父母常常感到納悶,父母雙方都是長得好好的,為什麼孩子會得了矮小症呢?還有的是,自己的其他孩子長得很正常,為什麼偏偏有一個卻比其他兄弟姐妹矮小那麼多呢?

其實,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是很多的,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家族孩子身材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