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在時令種下的蔬果瓜苗在順利發芽、拔苗,開始成長不久,突然像被地下的什麼東西牽引一樣,怎樣也不肯長高,這就是俗稱的“滯長”。莊稼發生滯長的原因很多,比如天氣變化,缺乏水分,化肥過剩等等。同樣地,在一些孩子身上也會出現滯長現象,這些現象不同於一般孩子正常的停止生長,而是在孩子還在發育的過程中就停止了生長,導致身材的矮小。
某知名兒童醫院來了一個叫圓圓的9歲孩子,身高116厘米。圓圓的媽媽說道,圓圓從8歲時,有一段時間個頭長得很快,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再長高了。
很明顯,圓圓是“滯長”了。
1.什麼是滯長
人長高主要是依靠長管狀骨的發育。一般認為,骨骼的生長期,男孩到18~20歲,女孩到16~18歲。到了骨骼生長結束期,由於骨骺閉合,就不再長個子了。
科學已經證明,人的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外,還與撫養方式有關,科學的撫養方式能使孩子成人後身材增高10多厘米。一般來說,孩子的生長發育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出生至6歲;第二階段為7~12歲,醫學上也稱發育階段;第三階段為女孩13~15歲,男孩14~16歲,是發育高峰期;第四階段為低潮期,女孩17~19歲,男孩18~20歲,此時,長骨骨骺開始閉合,身高增長逐漸減緩。
所以,一般孩子在骨頭停止生長之前卻發育緩慢,如果個子難以拔高,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滯長了。當孩子出現緩長、慢長或停止生長,並且兒童期(3歲~青春期)每年長高少於4~5厘米,青春期對應的增長幅度低於4~8厘米每年時,尤其是8~16歲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父母就要注意了: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是“滯長”了。
2.預防孩子滯長的“八大”關鍵
孩子的滯長可能會導致孩子終身矮小,直接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一生的幸福。防患勝於治療。疾病的預防比疾病的治療要有意義得多。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要對孩子的生長情況多加留意,預防孩子出現滯長。那麼,到底怎樣才能預防孩子滯長呢?
(1)消除壓力。
父母要精心照料孩子,使孩子在溫暖而無精神壓力的環境中生活,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育,將有利於孩子個子長高。
(2)防止損傷。
父母要仔細保護孩子的頭部不受損傷。當孩子處在嬰兒早期時,就要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孩子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隻要孩子在出生後二、三年內不生嚴重影響身高和骨骼發育的內分泌疾病,孩子勻稱的體格就可保持一生。
曾經有一個案例,一個3歲的孩子因為玩滑梯時候不小心摔傷了頭,但是當時並沒有太嚴重的症狀,父母也沒有放在心上,後來孩子一直長不高,父母帶他去醫院檢查,才知道當年孩子頭部的摔傷埋下了隱患。
(3)充足營養。
母親在懷孕期要加強營養,以保證胎兒有充足的營養。出生後要注意喂養,使孩子得到全麵的營養素,不僅要給孩子多進食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的蛋、奶、魚、肉、豆類,還要給孩子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等。要引導孩子不偏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4)適當運動。
如果適當地增加孩子的跳、跑、拉、體操等體育項目的運動量,可促使孩子身體長高。因為運動不但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增加,也可使骨膜和關節麵受牽拉和磨擦刺激,從而促進骨細胞的生長發育,使身體增高。
比如前蘇聯跳高冠軍魯斯幹塔姆·阿赫麥托夫,到14歲時停止長個子,到16歲時還與14歲時一樣高,這時,他在教練維克多·阿列克賽耶維奇·龍斯基的指導下,做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如每天想著長高,風雨無阻地完成教練給他規定的專門練習,3年以後他長高了23厘米。
(5)延長光照。
太陽光照時間越長,對身體生長發育越有利、因為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3,而維生素D3是骨骼吸收鈣不可缺少的物質,有促進鈣化和長粗長高的作用。父母應該讓孩子多些時間到室外活動,接受太陽光的照射,有助於孩子長得高。
(6)保證睡眠充足。
因為孩子在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會增多,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所以,孩子應在晚上9時以前上床睡覺,可望孩子長得高。
(7)形象拔高。
經過科學研究,孩子的行走坐姿與孩子的身高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在平時父母要注意孩子走路坐姿,有助於孩子保持形象挺拔。
3.改掉不良飲食習慣,吃出一個“高個子”
少年兒童時期是長個子的時期,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常會妨礙身體的正常發育而有損於長個子,以下幾種不良飲食習慣父母需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