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桑葉。取鉤藤、菊花各 20 克,桑葉 15 克,夏枯草 30 克。把這四種藥物加水 4000 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足後浸足,每天一次。
雙桑茺蔚子。取桑葉、桑枝各 20 克,茺蔚子 15 克。將這三種藥物加水 4000 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足後浸足,每天一次。
桑寄生桑枝。這個藥方所需要的中藥種類比較多,當然功能也比較全麵,可以平肝益肝並且幫助穩定血壓。具體做法為:取桑寄生、懷牛膝、茺蔚子、桑葉、菊花各 10 克,鉤藤、明礬各 30 克,桑枝 20 克;把所有藥物裝在布袋裏,加水 4000 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足後浸足,每天一次。假如時間不允許,也可以 2 ~ 3 天一次。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效果比較好的預防高血壓的足浴藥方。大家可以看出來,對於高血壓這種病來說,桑葉、桑枝是好東西,而且藥效溫和,所以大家泡腳的時候不妨多加一些。
以上這些藥材在中藥店都可以買到,而且價格也比較親民,大家不妨長期堅持。
泡腳別忘了這些細節,以免好心辦壞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中藥泡腳最好不要用金屬盆和塑料盆,因為這兩種盆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發生反應,生成一些有害物質,導致藥液有效成分損失,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所以大家用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者搪瓷盆。
而且,老人泡完腳以後,別著急去倒洗腳水,最好平躺或者半躺 3 分鍾。因為泡腳的時候全身的血液都流注到下半身,老年人血液循環功能本身較弱,如果突然起身,血液不能及時增援到上半身,容易造成一過性的眩暈。
而且,泡腳的水溫不是越高越好,泡腳時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後背、額頭微微有汗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泡得渾身大汗。因為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不利於心血管係統的健康。所以,心髒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適合用太熱的水泡腳。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泡腳一定要留意水溫,因為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常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嚴重的後果。他們可以選擇有溫度刻表的足浴盆,或者先試好水溫後再把腳放進去。
腳踝血液流通,心髒沒負擔,血壓不高
腳踝直接決定心髒的血流是否暢通
剛剛我們講了泡腳的種種好處,那是因為腳對人體非常重要,它堪稱人體的第二心髒,把它養好了,就等於養好了身體的根。不過,這個“心髒”肯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靠腳踝與身體相連接。所以,腳踝也是相當重要的。
顯然,如果說腳是第二心髒,那麼腳踝就是腳部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直接決定了“心髒”的血流是否暢通。如果腳踝柔軟有彈性,那麼回到心髒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老化僵硬,那麼回到心髒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瘀滯在腳踝附近,這樣會使心髒的負擔加重,長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我們可以說,腳踝周圍的血管網反映了人體外周血管的狀況。所以,保持腳踝的健康活力,也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途徑。
從中醫角度來看,經常活動踝關節,不僅可以刺激腳踝上的商丘、解溪、中封、昆侖等穴位,還可刺激足部的湧泉、太衝、隱白、內庭等穴位,調理疏通了人體近半數經絡,既能運行氣血、補益肝腎,又能防治高血壓、失眠、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病症,強身健體的效果相當不錯。所以,我們不妨每天抽點時間活動活動踝關節。
四個小動作讓腳踝的血液流動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