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運動降血壓,慢運動,幫大忙(3)(3 / 3)

這是因為,太極拳重視呼吸配合,而吐故納新、增強肺部氣體交換的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高血壓、冠心病等循環係統疾病,使相關症狀得到改善。

香港衛生部門也做過類似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對象是 65 位來自香港的老年人。其中的 29 位來自當地的太極俱樂部,他們 3 年來每周至少練習 90 分鍾的太極拳,而另外的 36 位沒有任何練太極拳的經驗。結果顯示:練太極拳的人幾乎在所有的健康項目中檢查結果都較好,包括血壓、血管阻力和脈壓。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這是相當喜聞樂見的消息。

而且,調查結果還表明,在太極拳小組中,老年人的大小動脈順應性都相對較高(40% ~ 44%)。什麼是動脈順應性呢?這個術語指的是動脈的膨脹與收縮能力。我們談之色變的動脈硬化,就是說動脈不能隨著血壓的改變而膨脹或收縮,也就是動脈順應性很差。所以,動脈順應性已經被視為老年人心髒健康的重要預言家,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我們需要提高自身的動脈順應性,而太極拳正好可以幫我們做到這一點。

不過,目前太極拳種類繁多,有各種流派和招式,比如“和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等,目前最流行的是八十八式楊式太極拳。楊式、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等運動量不太大,比較合適高血壓患者練習。

一般來說,雖然太極拳適合各期高血壓患者,但我還是建議大家根據病情和體質選擇練習內容。

比如,體質差、初學者可以先練全套中的一段或隻練幾招幾式,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掌握全套拳法。一開始要盡量選擇幅度不大、動作簡單易學的招式,而且應該避免過分低頭彎腰的動作。大家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和健康人攀比運動量,我們要時刻牢記運動量不要太大,即便是太極拳也一樣。

氣功:鬆靜降,意念帶動血壓降下去

跟太極拳一樣,氣功在國人心中也帶有神秘色彩。也難怪大家這樣感覺,各種影視作品把它過分神化,而古典書籍中的描述也是玄之又玄,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實際上,氣功隻是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它在理論上主要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在創編功法和氣功鍛煉中,應用的也是中醫常見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精氣神等學說。所以,它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虛無縹緲,難以掌握,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它強身、健體、降血壓。

前一陣子我看到過美國人發表的研究報告,聲稱用氣功治療高血壓,半年後約 75% 的受試者收到了降壓效果。其實我們的中醫專家早就做過研究,已經證實了氣功對高血壓有顯著治療作用。用氣功治療高血壓的近期有效率,可以達到 90% 左右。請大家注意,這裏不是說氣功的長期有效率不高,而是由於未能進行臨床上的長期監測,所以我們隻能說是“近期有效率”。

中醫學者研究發現,在同樣條件下,同一病人由活動轉到休息時,血壓可稍微降低,但當繼續休息時,血壓不再繼續降低。而氣功鍛煉則不同,一般練功 5 分鍾後血壓開始下降,到 20 分鍾時血壓進一步明顯地降低。這說明,練功過程中血壓降低決非單純休息造成的,而是氣功的生理效應。

研究中還發現,練習氣功可以讓高血壓患者的微循環異常顯著改善,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明顯降低。這對於避免出現與高血壓相關的各種並發症是相當有好處的。

當然,“氣功”隻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它有各種各樣的練習形式,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氣功。一般來說,放鬆功對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最好,其次還有站樁功、強壯功和動功等,大家可以酌情練習。

放鬆功的練習方法很簡單,具體做法為:端坐在椅子上,勻靜深長呼吸,默念“鬆靜”二字,誘導身體各部分從頭至腳,以至心髒、血管、神經,依次放鬆就可以了。

這種練習足夠簡單吧?但是真的想要練好可沒那麼容易,因為很多人不能做到“鬆”“靜”“降”這三個原則。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練功時要保持“鬆靜自然”的狀態,不但身體放鬆,精神也要放鬆,這樣才能較好地消除造成血壓升高的精神緊張因素,調動生理潛力,使機體的機能恢複正常,收到較好的療效。所以,盡管動作簡單,可是需要我們配合意念,這個要求是相當高的。

除了這種適合所有高血壓患者的放鬆功之外,我們還可以練習站樁功,具體做法為:大家采取兩腳分立的姿勢,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臂於胸前呈環抱大樹狀,雙手十指微曲呈半握球狀,深呼吸的同時,用意念做各種良性的自我暗示,以求身心放鬆。比如,練功時想象有微雨灑身,從頭至腳,不斷下流,有清涼鬆弛的感覺;也可以想象練功環境優美開闊,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等。這些意念,都有助於放鬆和降壓,讓人收到更加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