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冬泳
根據我一直堅持的“過猶不及”的原則,我不建議高血壓患者冬泳,因為冬泳時身體受到冷水的刺激過於強烈,於是全身皮膚的血管發生急劇收縮,強迫表皮血管中血液回流內髒及深部組織,因而會引起血壓的暫時升高。
高血壓患者原本血壓就高,並且大多伴有程度不同的血管硬化,特別是舒張壓經常在 100mmHg 以上的人,血管彈性通常比較低,如果再去冬泳,血壓會暫時性進一步升高,就很可能會發生腦血管破裂出血,中風昏迷,甚至死亡。所以,強冷刺激的冬泳,絕對不屬於高血壓患者適宜進行的運動。
每天做一做,十分鍾簡易降壓操
大家對保健操都不陌生,不管是廣播體操還是眼保健操,都是吸收了中西醫基本理論和實踐精華的保健運動,堅持去做,能起到強身健體、康複治療的作用。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也有適合我們去做的保健操,大家不妨學習一下。
按摩頭麵。高血壓患者經常按摩頭麵,對身體有好處。我們可以先把雙手擦熱,然後擦臉數次,再從前額兩側的太陽穴開始,用雙手十指向後按摩頭皮,至後腦枕部,然後沿頸部向前至下顎,再向上擦臉至上額頭。
反複按摩頭麵部 20 次左右,可以有效緩解高血壓的病情。
甩手。采取自然站立的姿勢,兩臂前後自然放鬆搖動 100 ~ 200 次就可以了。
按摩肚臍。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交替(左手五下、右手五下為一組)
輕摩肚臍,因為肚臍附近有神闕、關元、氣海、中脘等穴位,輕輕摩挲十組,有降壓和輔助治療中風的效果。
伸展四肢。這一運動的目的是通過伸屈四肢,使存留在四肢過多的血液迅速回流至心髒,供給心腦係統足夠的氧氣與血,所以可以預防急慢性心腦血管疾病,並且可以增強四肢大小關節的靈活性。具體做法為:兩腳自然分開,兩手垂於身體兩側,然後兩腿慢慢下蹲成全蹲,兩臂上提至胸前,反複做 5 ~ 10 次。
抬高運動。采用兩腳自然開立的站姿,左臂前舉於胸前,右臂側舉,與左臂成 90 度,隨後左臂經下向外繞環至前舉位置,然後右臂經下向後繞環至側舉位置,右臂和左臂重複做 5 ~ 10 次上述動作就可以了。
輕捶背部。同樣是兩腳自然開立的姿勢,兩手半握拳由下向上,同時捶擊腰背部,手法輕柔,不可以用力過大,兩拳再由上到下捶擊 10 次。
拍打胸脯。兩腳自然開立,兩臂彎曲,右手放於胸前 10 ~ 15 厘米處,左手放於背後 10 ~ 15 厘米處。右掌心在心前區拍打,同時左手背在心後區拍打,拍打 10 ~ 15 次。
蹬摩腳心。這個動作需要我們仰臥,然後用一隻腳的腳後跟蹬摩另一隻腳的腳心,讓腳心感到溫熱。因為腳心有湧泉穴,所以蹬摩腳心之後,可以通過經絡傳導作用將熱量輸布給其他器官,讓全身血液循環變得更為順暢,有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等功效。
這套保健操並不複雜,全部做一遍大約需要 10 分鍾,簡單易學,效果也很明顯。如果可以的話,一、二期高血壓患者可以堅持每天做 2 ~ 3 次,兩周到一個月之後,大部分人都能見到顯著效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過饑、過飽的時候都不宜做這套操。還有,有些動作是需要按摩穴位的,我們必須找準穴位,而且動作不能太輕柔,要讓穴位局部酸脹、皮膚微紅。但也不可以過於用力,要在實踐過程中找到恰當的力度與手法。
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降壓能量
太極拳:動中求靜,最利於降壓的慢運動
提起太極拳,很多人會想起太極張三豐,想起武俠小說和電視劇中太極拳那神乎其神的威力。雖然太極拳未必真的有那麼神奇,但還是有一定的防身、修身作用的。而且,我建議高血壓患者也不妨在平時練練。
我們知道高血壓患者是不適合進行劇烈運動的,太極拳雖然是武術的一種,可它是一種特殊的武術形式。由於它是按照道家陰陽學說的理論,通過柔和緩慢的形體動作修身養性,去尋求人體自身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協調、個體與社會的協調,所以是在養生術的基礎上發展的融養生、防身為一體的拳法,是一種非常好的健身運動方式。
簡單來說,太極拳這種運動的特點是動中求靜,它將武術徒手格鬥踢、打、摔、拿這四大技法隱藏在圓的運動中連綿不斷,讓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這種非常放鬆的練習,有助於平定人的情緒。我們在練拳過程中全神貫注、從容不迫、以柔克剛,是一種很好的修身養性的體驗和過程。所以說,太極拳運動是養生的一種有效途徑。高血壓患者,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如果能夠每天認真且心無旁騖地打好一套太極拳,對於控製病情是非常有幫助的。
根據北京運動醫學研究所的一項調查報道,常打太極拳的人,平均血壓是 134.1/80.5mmHg,而對照組的血壓則是 154.5/82.7mmHg。動脈硬化指標,太極拳組僅為 39.5%,而對照組則為 46.4%。顯然,不管是對於高血壓患者還是動脈硬化患者,太極拳都對緩解病情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