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飲食降血壓,吃什麼和怎麼吃非常關鍵(1)(3 / 3)

一般來說,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油(如紅花籽油、印加果油、野山茶油、橄欖油、阿甘油、芥花籽油、葵花子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魚類(如鯉魚、鯽魚、甲魚及各種海魚)、禽類(如雞肉、鴨肉等白肉),以及富含植物脂肪的堅果類(如核桃、花生、碧根果、葵花子、杏仁)食物中。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脂肪的主要來源,盡量避免食用太多的動物脂肪。

不飽和脂肪酸可調節血脂、清理血栓

在治療高血壓方麵,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從兩方麵發揮作用。

一方麵,它可以調節血脂。居住在北極的因紐特人以魚類為主要食品,他們的飲食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而蔬菜攝取量極少,但是因紐特人卻很少患心血管類疾病,原因是他們攝入的食物中魚油的含量極高。魚油裏的主要成分 EPA 和 DHA,能降低血液中對人體有害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能有效地控製人體血脂的濃度,並提高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高血脂是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心髒病、腦血栓、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不飽和脂肪酸通過降低血脂能幫我們有效地抑製高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一方麵,不飽和脂肪酸還可以清理血栓。不飽和脂肪酸不僅能夠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的代謝,減輕和消除食物內動物脂肪對人體的危害,防止脂肪沉積在血管壁,抑製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韌性,還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進紅細胞攜氧的能力。因此,它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預防中風。而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這當然是極大的好消息。

假如我們攝入的不飽和脂肪酸不足,很容易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膽固醇增加,從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大家要多注意調控自己日常飲食的結構,多食用一些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肉類久燉,不會讓其中的壞脂肪變成好脂肪

另外,曾有不止一位患者問過我:“大夫,我看電視上說,很多壽星的長壽秘訣就是吃久燉的紅燒肉。把紅燒肉燉上 3 個小時,可以讓其中的膽固醇含量降低,飽和脂肪酸變成不飽和脂肪酸。這是真的嗎?我特別喜歡吃紅燒肉,要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問這個問題的人多了,我自己也做了個測試。的確,久燉的紅燒肉中膽固醇含量下降了。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加熱容易引起脂肪氧化,而脂肪氧化就會導致膽固醇發生氧化,形成一係列新的化合物。然而問題是,這些化合物健康嗎?它們雖然已經不是膽固醇了,但極有可能比膽固醇還糟糕。

膽固醇下降並不奇怪,膽固醇的化學鍵裏有個雙鍵,它氧化之後會形成一係列的膽固醇氧化產物。資料顯示,目前已經確認的氧化產物有十幾種之多。不過,據研究報告說,這些氧化產物很多都是有毒性的,比膽固醇本身更糟糕。所以,食物在加熱之後出現膽固醇含量下降的情況,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至於飽和脂肪酸變成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說法我是不讚同的。從熱力學角度來說,飽和脂肪酸比不飽和脂肪酸更為穩定,而脂肪受熱後通常會發生氧化,氧化過程中不飽和的雙鍵會減少,而飽和脂肪酸則不易受到氧化而更多地保存下來。所以,通常都會是受熱後不飽和脂肪酸變成飽和脂肪酸,反過來的情形則很少出現。

膽固醇低了,降壓更輕鬆

由於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內壁在長期“高壓力”的作用下會有破損,血液裏的某些膽固醇會趁機集聚在破損的地方,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冠心病、中風的發生。所以,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密切關注自己體內的膽固醇水平。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怎樣吃才可以把膽固醇降下去。

告別高脂肪飲食習慣

首先,為了不讓體內的膽固醇含量進一步升高,我們要告別高脂肪飲食習慣。因為高脂肪飲食會使身體的氧化負擔過重,造成一氧化氮生物活性降低,從而引起高血壓。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我建議大家犧牲一點口福,盡量吃瘦肉、白肉。而且像雞肉之類的白肉,吃的時候要去皮。每天隻能吃 250 克肉,另外也別忘了培根、火腿、香腸這些食物看不見的油脂其實很高,而且都是飽和脂肪,會增加膽固醇的含量,最好避免食用。還有,也別忘了你吃的糕點,中式的往往含有豬油,西式的往往含有奶油或植物油。不管怎麼樣,它們都是油。隻要是油,攝入過量了,對高血壓都不好。

擁抱零膽固醇、降膽固醇食物

在控製高脂肪飲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考慮吃一些不含膽固醇,甚至能降低膽固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