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解開心結擺脫心魔(1)(1 / 3)

現代社會自殺、犯罪等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避或者改變命運的一種方式,本章用最科學的方式透徹地分析這部分人的心理及其危害,並警示告誡大家永遠不要有這種心理,給自己營造一個最健康的心理。

第一節 打消自殺的念頭

一、有關自殺

考慮自殺並不意味著你發瘋了。它有可能意味著你沒有看到解決人生難題的其他途徑。巨大的內心痛苦,使你難以忍受,於是孤獨、抑鬱、憤怒或緊張感油然而生,也許會感到無助、無望,覺得擺脫不了目前的困境,也可能感到疏離他人,認為無人能夠理解或幫助自己。你並不是真的想去死,隻是想用自殺逃避人生。似乎自殺是唯一的解脫,你是這樣想的吧?你沒有發瘋,隻是在質疑自我控製的能力而已!

身陷逆境,隻見荊棘。在遭遇困境的這段日子裏,你會覺得自己像一隻掉進杯底的小蟲,如何掉進去的隻有自己清楚。你在杯中急得團團轉,卻找不到出路。你拚命地往上爬,但總是又掉回杯底,所有的努力均以失敗而告終。你最終喪失希望,認為自己隻會永遠困於杯中,接踵而來的是無助和絕望,有時會自殺。如果想逃出這個杯子你將如何逃離?你做了一些事情或別人幫了你以後,你極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人們一旦陷入特殊問題之中,大多數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出路,至少單靠自己的力量難以辦到。

自殺是一種解脫,卻無可反悔!用自殺解脫一時之煩惱,將是你人生中決定的終結,是無可反悔的解決方案。那麼你能否在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前,先嚐試一下解決問題的其他途徑呢?

大多數有自殺傾向的人並非真的想死,隻是為了逃避痛苦。做出自殺的決定大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活下去的理由依然很多,隻是人們把注意力集中於那些似乎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上,而忘卻了那些繼續活下去的諸多理由。什麼是你活下去的理由呢?

自殺是一種習得行為,因此,也可以不去習得。問問自己:“我第一次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在什麼時候?我認識的人裏有誰自殺了?家人、朋友、名人甚至陌生人都會成為我們效仿的例子。我們不能完全理解自殺者麵臨的難題,但我們能夠確保自己不像他們那樣去選擇自殺。如果自殺是一種應對難題的習得方式的話,那麼,我們也有能力習得應對問題的其他方式。

不是難題本身擊垮了你,而是你對其所思所為不同而已。人們在解決問題時所麵臨的困難之一就是認為自己必須把所有的問題都一次處理掉。通常情況下這是不太可能的,哪怕是非常能幹的人也做不到這一點。如果你能將一個大問題化整為零,然後一個個地去解決,這樣對你來說可能會更容易些。設立一些可行的小目標,然後一步步地實現,這是解決問題最便捷的方式。如果你努力去做,就會有收獲,你肯定會越來越自信。

情緒可以而且能夠改變。情緒是你的一部分,正如手是身體的一部分一樣。有時你的情緒太強烈似乎會壓倒你,並且似乎左右著你的想法和行為。這種內心的痛苦看似讓你難以忍受、無法逃避,永遠擺脫不掉。換句話說:你認為自己不能忍受痛苦,痛苦會永無休止,永遠無法解脫。令人欣慰的是情緒可以而且能夠改變。即使外部的環境不能改變,但你對環境如何感受是能夠改變的。有些研究表明50%的人曾認真考慮過以自殺作為解決難題的方式。為什麼這些人最終沒有采取自殺行為呢?答案就是:時間。時間是一劑良藥,即使沒有專業的幫助,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會自愈的。人的處境是可以改變的,人的痛苦是可以減輕的,傷痛和憤怒的情緒也是可以緩解的。朋友會幫助你,有人會傾聽你,自我掌控感也會重新找回,情況會因改變而有所好轉。你願意給自己更多的時間讓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嗎?

自殺也會因抑鬱症而引起。人們大多認為抑鬱(一段時間的低落、傷心或失望)是正常的,很容易隨著時間而消失,而不清楚抑鬱也會嚴重到幹擾生活的方方麵麵。抑鬱症有輕重之分,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思維、行為以及軀體的生理反應。其影響之一就是給人帶來絕望感,繼之產生想死或自殺的念頭。大多數處於抑鬱中的人會尋求治療,並發現抑鬱確實得到了緩解。抑鬱症患者有時也會繼發其他的疾病,藥物治療會有所幫助。你認為自己抑鬱嗎?如果是,那就不要繼續徒勞地忍受著。請現在就考慮:向精神科醫生或專業人員尋求幫助,治療你的抑鬱症。

借用毒品和酒精消愁,隻能愁更愁。通常苦惱的人會借酒精或毒品來麻痹痛苦的感覺。這可能使你得到一時的解脫,但其結果隻會蒙蔽你的心智,損害你的思維或理性能力。酒精或毒品加上自殺想法足以致命。當一個人將自殺看作一種出路時,他也許並不是真的想死,但酒精或毒品會歪曲他的想法,擾亂他的自我控製力。在這些物質劇烈的作用下,他可能去死,而在清醒狀態下是絕對不會做的。在遇到困難不知道該做什麼時,千萬不要飲酒或使用毒品,否則情況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