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坦然麵對心理危機(2)(1 / 3)

(1)病人要受過適當的教育,能理解醫生的解釋和說明。

(2)向病人講明心理分析治療的時間要長一些,至少三個月或更長時間。因此,請病人做好準備。

(3)要求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對生活中重要的事暫不做決定,待治療結束後再考慮。病人必須遵守治療原則。

(4)要求病人必須隨時把浮現在腦子裏的任何觀念、想法全部說出來。

(5)治療環境要安靜,不能有其他人員在場,以免幹擾病人。

(6)治療前要經過嚴格的軀體和精神檢查。有幻覺、妄想和嚴重行為紊亂的精神病人,不能進行心理分析治療。因為他們思維不清,不能理解心理醫生的解釋。

5.心理分析的過程

心理分析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治療時期,在正式治療時要先進行約兩周左右的試驗性分析和聯想,進一步確定診斷,排除分裂症或抑鬱類精神病,才能正式進入第一期治療。第一期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建立並且維持一個治療上的同盟關係。病人必須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保持對治療的基本信任。第二期治療主要是移情的出現及其解決。病人出現的移情會逐漸發展,醫生要適時地予以解釋,使病人能區別他和醫生之間的治療同盟,現實和被移植歪曲了的現象,能區別醫生的實體和他出自幼兒感情對醫生歪曲了的形象。第三期治療即結尾期,使病人放棄把醫生當作替身的態度,放棄醫生是移情中幼兒期父母的形象,能承受和醫生分離時的焦慮和喪失親人的痛苦。

概括地說,心理分析療法就是要把壓抑在潛意識中那些童年創傷、痛苦體驗挖掘、暴露出來,變成意識的東西,加以分析、解釋、疏導,使患者從心理醫生的分析中重新認識自己,並改造自己人格的不足,改變不良的行為模式,以實現治療的目的。

三、應對心理危機的5大疫苗

1.第一劑心理疫苗——學會尋找快樂

【個案】洋子、28歲、行政經理

“應該說,從小我就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夢想。到了今天,我也算是一個大公司的行政經理了,可生活卻沒有給我快樂。每天盲目地奔走在從家到公司的兩點一線,眼下的工作隻是既定的程序,以後會做什麼,想做什麼,我毫無頭緒;日複一日地重複相同而瑣碎的事務,我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我總是沮喪自己裙子和衣服無法協調,厭煩生活如此緊張而單調……一天一天的日子,我找不出讓自己快樂起來的理由。

專家指出:快樂是需要經營的,也能夠經營。關鍵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首都師範大學有一名48歲女教授周華就是一個快樂的女人。正因為她的快樂,她看上去才30來歲。她說:“雖然我一生中經曆過許多痛苦,生活也比較清貧,但我熱愛生活,做什麼事都感興趣,喜歡運動,喜歡唱歌,並且從不在意唱的好不好。”

周華主動的生活,不良心理往往會退避三舍,因此快樂常在。

主動的生活還包括用明智的態度,順應、承認不可抗拒的外力,欣賞自己,具有滿足感、寬容心等。

2.第二劑心理疫苗——做個明白人

【個案】胡毓、26歲、文藝工作者

胡毓個性柔弱,多愁善感。而現在的社會似乎到處充滿了危險,如飛機失事,各種慢性病、傳染病……胡毓因此不敢坐飛機、不敢吃牛肉、雞肉,整日緊張兮兮的,都快成神經質了。每一次遇到什麼突發事件,她都會大病一場。

專家指出:恐慌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信任危機。許多恐慌心理是由於未知而產生的。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生活中潛在的風險,你就能經受住突發事件的打擊。

堅強的女性朋友都是因為自知自信、具備常識,了解各個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才有了堅強的意誌。

北京某公司總經理王真女士說:“因為我總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清醒、明智地麵對現實,認為自己所遭遇的種種挫折、失敗、不幸都是正常的,因此,我總能順利化解自己的焦慮、憂鬱和挫折感,使自己保持一種坦然、滿意的態度以及平靜的心緒,一次次挺過了難關,享受人生。”

3.第三劑心理疫苗——學會關心自己

【個案】柔柔、29歲、市場策劃

柔柔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多關心他人,少關心自己,幫助他人,給他人帶來快樂,壓抑自己的情感,以求得和諧的生活,對於自己的需求往往忽略。正因為如此,在家中,她對老公總是百依百順,受了委屈,隻會躲到一邊偷偷掉淚,還害怕讓老公知道。在單位,對上司、同事,也是一味順從,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兒,也總是勉強應承。

專家指出:許多現代都市女性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對自己身體上的不適不當回事,或者是根本無暇顧及,或者隻是做簡單的治療。也許,這也是當代女性發生抑鬱、精神焦慮比男性高出2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