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的自卑情結往往潛藏於心中,並不全部能從日常學習生活中體現出來,然而卻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中的部分學生是心理危機的易感人群。
2.強烈的自尊
自尊是指人們在社會比較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的評價和體驗,它是一種自我尊重,並希望被人尊重的心理狀態。對自尊的維護是人的需要和本能,而自尊也原本是個人素質得以良好發展的前提,是生活、學習、工作中奮發努力積極貢獻的強大動力,但過於強烈的自尊往往會造成心理的扭曲。
貧困生一方麵自卑感較重,另一方麵自尊心又很強。雖然經濟拮據,但他們有的卻不願接受幫助,不願被別人看作“異類”,於是有的高校便出現了“貧困生窗口無人站、寒衣補助無人領”的尷尬局麵。他們越感到低人一等就越怕別人另眼相看,出於自我保護,他們為自己構築起強烈自尊的外殼,但這個外殼是極其脆弱、不堪一擊的。他們對觸及自己痛處的事物極為敏感,一點小小的刺激就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情緒、情感反應。
3.孤僻
由於自卑心理嚴重,自我保護意識強烈,貧困生往往習慣於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接觸,獨來獨往、沉默寡言,很少向別人敞開心扉。長此以往,他們在心中築起了厚厚的圍牆,心裏的積鬱和苦悶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和釋放,問題越積越多,以至於到了無法擺脫的地步,甚至把別人的關心和幫助當成是對自己的嘲弄,對外界充滿敵意。在如此強烈的心理負荷下,很小的事件都會使他們的心理防線崩潰,產生過激行為。值得關注的是,貧困生常常處於一種相對剝奪感之中,因此,他們極易產生憤世的傾向,對很多事情看不慣,感覺社會缺乏公平感,在遭遇生活事件時,容易產生心理偏差。
第二節 有病就要看醫生
一、怎樣治療心理疾病
第一,要對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麼思想問題或道德問題,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對待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同學要多關懷而不是回避和歧視。
第二,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識。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據三個標誌:一是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否與客觀現實相符合。也就是是否與周圍的環境一致。二是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否協調一致。正常人的認知、情感、意誌活動都是協調一致的,人的認知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調,不僅自己總是控製不住自己,而且雖經別人幫助和分析,仍堅持己見,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這人已患了某種心理疾病。三是看一個人的個性特征是否相對穩定。人的個性特征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如果一個人的某種個性特征突然變得異乎尋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態了。如,一個人本來很活潑,性格很開朗,突然莫名其妙地變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緒低落、鬱鬱寡歡、表情呆板、憂鬱沮喪,甚至悲觀厭世。
第三,要堅信心理疾病是能夠治好的。盡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複雜,療效也比較緩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學,不要過分地懼怕、恐懼,隻要善於了解自己,控製自己,增強信心,懂得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在心理醫生或專家的指導下,掌握並運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那麼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夠治好。
第四,要堅持心理谘詢和治療。一旦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到心理障礙的困擾,不要覺得內疚或麻煩別人。及時尋求幫助和堅持心理治療和谘詢有助於盡快恢複健康。
二、心理分析療法
1.什麼是心理分析療法
心理分析療法亦叫精神分析療法,就是把病人所不知道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病人無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召回到意識範圍內,破除潛抑作用,揭穿防禦機製的偽裝,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便可使症狀消失。這個轉變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療。
2.心理分析療法的一般原理
形成神經症狀的根源是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未能得到解決的欲望,是早年形成的症結。通過心理分析工作,病人能真正意識到並在感情上體驗到這是幼年期形成的病根,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病人洞察到以前意識不到的致病原因,症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種洞察叫做“領悟”。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使病人達到真正的領悟,就是心理分析治療的基本原理。
3.心理分析療法的適應症
用心理分析療法對癔症、強迫症、恐怖症等神經症,以及性變態進行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4.應用心理分析療法須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