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女孩的自信和興趣也是擺脫孤僻的良方。前者我們已經有所論述——一個有自信的女孩更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她們會在人群中顯得生機勃勃,因此也更受關注。而興趣的力量也是神奇的:它可以讓女孩擺脫人際困擾所帶來的惡劣情緒,找到心靈的寄托,也可以成為女孩發展友誼的渠道。
鼓勵女孩走出封閉的心境是最直接的措施。“第一步,你隻需要微笑。”心理老師對前來谘詢的王英說。第二天,王英鼓起勇氣對遇到的每一位同學微笑——雖然那笑容還是羞澀的。王英看到了同學們驚訝而友善的表情。“我們一起做吧!”下課了,王英主動去擦黑板的時候,同桌拿起另一塊板擦對她說。
五、警惕網絡孤僻症:癡迷遊戲不願交往
“網絡孤僻症”不可小視。應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江華瑤族自治縣羅先生反映:他年僅14歲的兒子因為癡迷網絡遊戲,變得性格孤僻,不願意跟人說話,做父親的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總想逃避集體生活
心急如焚的羅先生透露,他的兒子小泉從2002年開始就迷戀上網,平時就泡在網吧裏,整天癡迷於《傳奇》、《星際》等遊戲。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泉漸漸不願上學,也不願與其他同學來往,甚至還向羅先生提出“請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學校的集體生活。
有一次,小泉獨自一人從在廣東工作的媽媽那裏回江華。羅先生一直未見到其到家,打他的手機也打不通。就在羅先生心急如焚、準備向派出所報案的時候,小泉終於回來了。原來,小泉從廣州乘火車回到江華,但到江華後他沒有回家,徑直“泡”進了街頭的一家網吧,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再沒錢上網了才想到回家。而此時,小泉在網吧裏已經連續“奮鬥”了3天2夜。此後,小泉就不大願意與人交流,甚至經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有時顯得十分暴躁。
羅先生說,由於自己從事客運工作,平時比較忙,加上妻子也在外地工作,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小泉本來就沉默寡言,現在成天沉迷於網絡遊戲中,其性格更加孤僻,“有時一天都難說上一句話”。對此,羅先生一臉的苦惱。
專家:這是“網絡孤僻症”
心理學專家認為,小泉目前的情況是典型的“網絡孤僻症”的表現。網絡孤獨症是指依賴網絡進行人際交流,淡化了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交往,以至於與家人、朋友疏遠,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主要特征為,社會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現障礙、異常動作以及複雜多樣化的行為。
據專家介紹,網絡虛擬性易引發青少年人際關係障礙等一係列問題。網絡世界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網絡中到處都是新鮮事物。因此,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青少年對網絡的極度迷戀。由於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相對較弱,所以成為網絡性心理障礙的多發群體。
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專家認為,迷戀網絡遊戲使青少年產生的精神上癮就如同吸毒、賭博一樣危害性極大,而且難以根治。長時間沉迷於網絡遊戲,青少年容易把網絡作為主要的人際交往方式,從而對網絡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聊天、遊戲得心應手,對現實世界裏的事物和人際交往卻毫不關心。不少“網蟲”因為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將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孤獨不安、情緒低落、自我評價降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