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5)(3 / 3)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老師、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通過講述一些事例讓他們認識到網絡的虛擬性與危害性,從而達到理性使用網絡的目的。

六、如何克服孤僻心理

孤僻即我們常說的不合群,指不能與人保持正常關係、經常離群索居的心理狀態。在中學生群體中約占5%~8%。

孤僻的人一般為內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現在不願與他人接觸,待人冷漠。對周圍的人常有厭煩、 鄙視或戒備的心理。具有這種個性缺陷的人猜疑心較強,容易神經過敏, 辦事喜歡獨來獨往,但也免不了為孤獨、寂寞和空虛所困擾。因此,孤僻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學、朋友之間的歡樂與友誼,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 內心很苦悶、壓抑、沮喪,感受不到人世間的溫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頹廢、 不合群,缺乏群體的支持,整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憂心忡忡,易出現恐怖心理。 這種消極情緒長期困擾,也會損傷身體。

克服孤僻有以下方法:

1.正確評價、認識自己和他人。一方麵要正確認識孤僻的危害,敞開閉鎖的心扉, 追求人生的樂趣,擺脫孤僻的纏繞;另一方麵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努力尋找自己的長處。孤僻者一般都沒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有的自恃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憂點、長處,隻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 自命不凡,認為不值得和別人交往;有的傾向於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 交往中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從而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保護著脆弱的自尊心。 這兩種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多與別人交流思想,溝通感情,享受朋友間的友誼與溫暖。

2.學習交往技巧,優化性格。可看一些有關交往的書,學習交往技巧。同時多參加正當、良好的交往活動, 在活動中逐步培養自己開朗的性格。要敢於與別人交往,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要有與任何人成為朋友的願望。 這樣,在每一次交往中都會有所收獲,豐富知識經驗,糾正認識上的偏差,獲得了友誼, 愉悅了身心,便會重樹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長此以往,就會喜歡交往,喜歡結群,變得隨和了。可以從先結交一個性格開朗、誌趣高雅的朋友開始,處處跟著他學,並請他多多提攜。

3.吃魚肉能治孤僻症:孤僻兒童缺乏脂肪酸,雖然導致兒童孤僻症的具體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有科學家認為其中存在基因因素,也有可能是某些條件影響了大腦的發育。英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缺乏脂肪酸可能引發兒童孤僻症。

一個蘇格蘭研究小組認為,在患有孤僻症的兒童中,脂肪酸在血液中的活動與其他正常孩子不同。英國科學辦公室正式為這一小組撥款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將測量50名孤僻症兒童血液中的脂肪酸量,並將數據與健康兒童相對比。

鯖魚和鮭魚的肉中富含脂肪酸,另外也可通過各種保健品加以補充。但是研究人員稱,他們也不能確定服務保健品是否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孤僻症。斯特靈大學的戈登·貝爾博士是研究的負責人,他指出:“脂肪酸是大腦和眼睛等細胞和組織功能達到最佳狀態所必須的物質,而且還有助於預防感染。我們的研究顯示,一種控製脂肪酸代謝的酶在孤僻症兒童的體內含量較高,因此他們代謝脂肪酸的速度更快。”

科學家們還聲稱,過去10年間全球孤僻症兒童的數量呈現上升勢頭,希望新的研究結果將為這種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