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對無條件的愛的要求中,包含著一種希望被人愛卻不肯給人以任何回報的願望。這種願望如此熱切,是因為他深知自己無力感受任何溫暖,無力給予任何愛,而且他也不願意感受任何溫暖和給予任何愛。
三、神經症治療小結
1. 心理治療
主要是心理治療,其基本原則與重要方法在心理治療一章中介紹。一般情況下,神經症病人應在門診接受治療,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有:嚴重的焦慮強迫綜合征、明顯的心身綜合征(如厭食症)及自殺危險;需同時應用多種心理治療方法以緩解衝突的危機狀態(病人的,也包括相關人的危機)。要注意限定住院治療的持續時間,要在集體環境或接近實際生活的環境中進行治療。另外,神經症與心身疾病的病人一定要避免在非專科醫院或非專科病房內接受住院治療。
對於神經症有相當多的、不同種類的心理治療方法,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治療目的而定。大致如下:
(一)以減輕病人的負擔、緩解痛苦及一般性支持鞏固為目的,主要方法有醫生的心理治療性談話、心理谘詢、長期引導與支持性心理療法,以及鬆弛療法;
(二)以改變病人的行為、緩解症狀、改變條件、轉變觀念為目的,除了各種行為療法外,還包括一些操作性治療;
(三)以增強病人的理智判斷能力、解決衝突、轉變態度及促進心理成熟為目的,基本方法是精神動力性心理治療,主要通過消除症狀與穩定人格,可為進一步的心理治療鋪平道路。
(四)要根據病人精神障礙的種類與嚴重程度,人格結構與生活狀況,過去治療的動機和經驗,以及心理治療者的專業受訓程度與經驗,決定有效方法,並在實際工作中進調整,治療也可用分組治療、成雙治療及家庭治療的形式進行。
2. 藥物治療
盡管心理治療被證明是有效的,但還是要考慮軀體治療或藥物治療的可能性。然而近年來的情況卻是病人過於經常、任意地服用藥物。為了慎重而有目的地進行治療,應仔細評估對於哪些神經症病人,在哪個階段,使用哪些精神藥物是有利的。針對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的藥物治療效果。藥物治療的效果主要體現在改善情緒(主要是抑鬱、緊張、焦慮情緒)。
3. 康複治療
對病情較重的神經症病人進行康複治療是必要的,指症為:症狀突出、抵抗治療、慢性病程、家庭與社會關係受到幹擾以及工作成績明顯下降。在康複治療中,心理治療與社會治療要配合進行,其中行為治療範疇的工療與分等級的工作嚐試具有重要意義。康複的目標不可定得過高,並非所有病人都能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和勝任工作。此外,病人的自助組織對康複也有幫助。
4. 綜合治療
應再次強調神經症的治療中不可隻使用藥物。通過藥物治療的幫助,可以提高心理治療療效,但藥物治療通常僅在一定的病期或心理治療階段中並用,行為治療、認知治療及放鬆治療等同藥物治療聯用,無不良影響。具體指症如下:
(一)對於有較突出的恐懼、抑鬱、焦慮、強迫症狀等的神經症,應短期應用藥物治療,減輕症狀,使其能有效地進行心理治療;
(二)在對心理危機者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可使用藥物;
(三)當症狀再度加重,繼續單獨地進行心理治療會帶來危險時,需並用藥物;
(四)慢性、難治的神經症也適合於藥物治療,即心理治療對較嚴重的神經症的症狀無效時,可較長時期地使用藥物治療,但同時也應結合支持、引導性心理治療;
(五)如今對神經症病人使用SSRI多於BZ和抗精神病藥,但較長期使用時應注意不良作用,包括體重增加、性功能障礙、以及不能完全除外的致畸作用。
第二節 抑鬱症的防治
抑鬱症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的持久低落,興趣的喪失,思維遲鈍,意誌行為減少,嚴重者伴有自殺觀念和行為,部分抑鬱症患者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當一個人在一定環境因素影響或無任何原因地出現以上症狀,持續2周以上不能自發緩解,影響到個人的社會功能如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就應當考慮他得了抑鬱症。”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周東豐教授說。
我國目前診斷抑鬱症有兩種含義,廣義的抑鬱症包括情感性精神病、抑鬱性神經症、反應性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狹義的則僅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鬱症,本書所介紹的抑鬱症主要是狹義範圍的,同時對其他類型也會作一些介紹。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抑鬱症,這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精神疾病,也就是說該疾病能完全治好,好了之後也不會有後遺症,可以與未發病前一樣進行工作、學習和生活。不過,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鬱症有反複發作的可能,因此,病者應該與醫生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在上次發作好了之後,要預防以後的發作,但即使多次發作,在不發作時精神狀態仍然會保持正常,此時期稱為間歇期。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緒高漲或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精神疾病,又名躁狂抑鬱症。有的病人反複發作都表現為躁狂或者抑鬱,稱為單相情感性精神病;有的病人反複發作的表現既有躁狂又有抑鬱的,稱為雙相情感性精神病,兩者在具體處理上略有差異,後者發作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