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且說“綜合征”(2)(3 / 3)

(1)鼠標手

人們在使用鼠標時,總是集中機械地活動一兩個手指,長期密集、重複和過度的活動逐漸形成了手腕關節的麻痹和疼痛。隨著電腦的普及,本不常見的“腕管綜合征”的發病率在日益提高,而且病源大多都在這“鼠”上。

(2)不眨眼

在操作電腦時,我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顯示屏,時間一長,眼睛就會疲憊不堪。而顯示器的放射線、電磁波等都會刺激眼睛,一不小心就造成了“結膜炎”,而且眨眼的次數也會明顯減少,從而影響了“眼內潤滑劑”——淚液的分泌,容易造成眼睛幹澀不適,長此以往會產生“幹眼症”。

(3)無筆字

許多人在鍵盤上敲字的速度越來越快。比如,“罄竹難書”、“鱗次櫛比”、“沆瀣一氣”、“鰥寡孤獨”等成語通過智能ABC輸入,隻需敲四個字母,不用一秒即可顯示,甚至連前後鼻音、是否翹舌都不必考慮。但是真要在紙上寫,恐怕就有不少人無從落筆了。會打字、但不會寫字,這成了當下年輕的電腦—族患上的又一“怪病”。

長時間連續操作、姿勢不當還會引發頸椎病等。為此,專家提醒那些想利用假期痛快上網的學生以及愛開著空調打電腦的辦公族:要選擇合適的電腦桌椅、注意坐姿、用眼衛生,此外,還有別忘了多洗把臉。

三、八招遠離“電腦綜合症”

1.大腦

雖說大腦的潛力隻開發了很少的一點兒,但工作一天常有大腦透支的感覺。每天在電腦前接受輻射,心肺活動本來就不暢快,加上空調房裏氧氣缺少,大腦在難以發揮最佳狀態的工作環境裏加倍工作,疲勞感會來得更容易些。

對策:利用好午休時間。午餐不要隻簡單地在樓下食堂解決,走兩步離開這座大廈,飯後別立刻回辦公室,找片安靜的樹蔭,閉上眼睛,夏日的蟬鳴會讓大腦徹底放鬆下來。

2.皮膚

電腦屏幕表麵存在大量靜電,能吸附很多灰塵,你的臉離它那麼近,自然也逃不過池魚之災。細小的麵部毛孔都被灰塵微粒堵塞住了,皮膚為了不窒息,隻能讓毛孔越變越大。麵部肌膚也就越來越粗糙,摸上去疙裏疙瘩的就是被麵部分泌的油脂包裹住的灰塵微粒。

對策:使用電腦前在臉上擦些保濕霜,或者在電腦桌上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的針刺能吸收灰塵。

3.頸椎

過高的電腦桌讓屏幕高高在上,眼睛緊盯屏幕時,脖子就不由自主地越伸越向前。頸椎本來是個向後的弧形,現在卻被扭成了S形,長期處於錯位的狀態下頸椎很容易僵硬變形。

對策:降低電腦桌高度,女性適合的高度是67厘米,這樣能保證頸椎的自然彎曲,降低頸部肌肉緊張程度。

4.眼睛

目不轉睛在這裏得到了完美實現——用電腦時精神過於集中,眨眼次數從正常的每分鍾20次,驟降到每分鍾4~5次。然後眼睛缺氧,淚液減少,但進入眼睛的光線刺激和輻射卻加倍了。於是眼球幹燥、視力減退、淚管堵塞,俗稱“幹眼症”。

對策:調屏幕亮度,讓進入眼睛的光線減少,理想的屏幕亮度應比周圍高3~4倍。另外備一瓶淚液型眼藥水,可以緩解眼睛的幹澀,但一天內使用別超過6次。

5.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