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從三個方麵來觀察、教育孩子: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孩子的興趣愛好,第三是孩子的人際交往。“家長要把孩子看作一個整體,而不是學習的機器。要經常與孩子交流、談心,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經常對孩子的舉動表示出讚賞的態度;留意孩子在學習、愛好和情緒上的傾向和關注點,推動自然發展。交往可以改善孩子的性格缺點,要多鼓勵孩子與同學、夥伴相處,所以對於內向、孤僻的孩子要特別注意他的人際交往情況。
2.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病”還得用心治
12歲男孩自小愛摸生殖器
據李先生介紹,在兒子3歲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他無意中發現,兒子總是經常抓摸生殖器,有時候一邊撫摸著,嘴裏一邊發出“嘟嘟”的聲音,當時他並沒有過多在意,以為小孩子沒什麼事情。可是,從那時起一直到上學,兒子在空閑的時候總是做那樣的動作。
有一次,兒子的老師找到李先生,向他反映他兒子上課的時候,經常不集中精力聽講,老是一隻手拿著課本,另一隻手撫摸自己的下體,好幾個老師都發現這種情況。老師們也批評過他的兒子,要求他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要搞“小動作”,但是沒有效果。現在,他的兒子成績非常差,考試基本都是40多分,從來沒有及格過。李先生知道後,先是教育,後來就打,但是無濟於事,兒子當時承認了錯誤,沒過多長時間老毛病就犯。
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卻有這種難以啟齒的陋習,李先生非常著急。他說:“我和老婆都是下崗職工,現在出來打工生活很不容易,兒子是我們唯一的希望,盼望著他把書讀好以後有出息,可是這樣下去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他希望通過心理健康谘詢,能夠幫兒子改掉陋習,恢複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專家分析
這個孩子在3歲左右撫摸自己的生殖器,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屬於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一開始,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或其他親友可能沒有製止,反而經常逗他,這樣孩子認為他的這種行為,得到了鼓勵和肯定,所以,導致撫摸次數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可能又覺得撫摸自己的生殖器能帶來生理上的快感,這樣,原來無意識的行為逐漸成為有意識的“手淫”行為,進而成為一種習慣。一旦成為習慣,就難以改掉,當然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措施
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家長不要訓斥、打罵,而應該對孩子進行正麵引導,讓他真正意識到,經常手淫會造成以後生理上的不良發展,影響身體健康,也影響和別人的正常交往,家長的教育引導要有耐心。另外要鼓勵孩子多培養其他的生活愛好,讓孩子的興趣更加廣泛,把他的注意力分散,逐漸減少手淫行為。作為老師來說,發現學生的這種行為,可以在課堂上提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他一些滿足感和成就感,通過這種方式把他的注意力逐漸引導到課堂上,而不要一味地指責,否則,隻能增加他的沮喪感,適得其反。
8歲女孩自稱是男孩
海口的馬女士向本報反映,她8歲的女兒自小就不認為自己是女孩,平時做事非常奇怪,這學期開始成績一落千丈,由前幾名滑落至倒數第2名。經多次治療,女兒還是老樣子。
馬女士說,女兒總對別人說自己是男孩子,還聲稱:“別以為我不敢去男廁所。”一天,女兒把家裏的大米,拿出來一些放在罐子裏,往裏倒水,馬女士發現後問她幹什麼,女兒回答“做奶茶喝”,而且每次買回來菜,女兒就拿出木耳和蘑菇,全部放在水裏浸泡。甚至有一次,她突然發現女兒又在盆子裏洗什麼東西,走進一看,馬女士差點暈了過去,女兒洗的是她的手機,女兒一邊洗著,一邊還說“幫手機洗洗澡”,結果,這部手機險些報廢。
女兒很聰明,記憶力強,很多課文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上課不專心聽講,總是搞小動作,愛和老師、家長頂嘴。經過多次批評教育,女兒隻是當時知錯,保證堅決改正,但是很快又忘得一幹二淨。馬女士非常擔心,她認為女兒可能患了小兒多動症,便給她吃了一些治療小兒多動症的藥,但是沒起一點作用。這時候馬女士意識到女兒的心理可能有些問題。
專家分析
這個8歲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是調皮搗蛋,好奇心、求知欲望強,而又對一些事具體該怎麼做缺乏認識。孩子好動,不一定肯定是多動症。判斷是否可能有多動症,可通過以下兩個表現參考:1. 觀察孩子,看她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時,能否將注意力保持在30分鍾以上,如果能做到,就不是多動症。2. 孩子在行為動作上,動作協調性好不好,如果協調性不好,可能有多動症。另外,該孩子不服輸的心理比較強。她之所以認為自己是個男孩,可能她的家長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可能經常把這種思想表露出來,該孩子就把家長的希望假想到自己身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