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首先,孩子好奇心理的滿足,如果造成的損失不大的話,就不要去指責,要從正麵引導,否則會適得其反。如果造成的損失比較大,要給孩子耐心解釋,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對,應該怎麼做。其次,8歲的女孩子,性別意識不是很強,以後她會慢慢改正過來,家長可以慢慢向孩子輸入一些男女不同的意識。再次,孩子的小動作比較多,家長要多鼓勵她,每改正一點,就要給予表揚,讓她在鼓勵中慢慢改掉。另外,對比較敏感的孩子,引導更要方法得當。
心理緊張會導致口吃
海口從事旅遊工作的王先生反映,他從7歲開始到現在,10多年來,說話的時候總是緊張、口吃,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他現在焦急萬分:“這麼多年了,我一直在努力改正,但就是改不了,不知道這是心理問題還是生理問題,請你們幫幫我,讓我過上正常的生活。”
王先生說,他7歲的時候,由於父母經常吵架、打架,他每天生活在非常壓抑的環境中。有一天,父母打架打得很厲害,他受到了驚嚇,從那以後,他說話的時候,心裏有時候很緊張,經常口吃,老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這些年來越來越嚴重。現在王先生從事旅遊行業,經常要向遊客介紹旅遊景點等,可是口吃的毛病讓他的工作很不順利,在生活中,他和女朋友說話的時候,本來就有些緊張,再加上自己口吃的毛病,經常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大大影響了和女朋友的感情交流。平時到市場上買東西,尤其是討價還價的時候,由於自己的這個毛病,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煩惱。
專家分析
這位先生在小時侯受到驚嚇,造成了心理緊張,過度的心理緊張,導致他的語言表達不流利。
措施
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去克服。在與別人打交道時,自己暗示自己:“沒什麼可緊張的,交往對象沒有必要造成自己的內心緊張。”對所從事的事情不要期望值太高,要提醒自己,隻要努力了就行,不要過多在意結果,尤其不要過分考慮失敗的結果,對一個事物期望值越高,心裏就會越緊張。和別人交往,不要擔心自己在別人麵前會表現不佳。他可以在平時對著鏡子多練習表達,把工作中自己經常要說的話,練得非常流利,慢慢地,他就能把信心恢複,口吃的問題也會有所好轉。
六種能力讓孩子遠離心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
在我國,在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如果再加上28歲或35歲以下青年人的情況,這個數字將更加觸目驚心。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精神衛生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六種能力,幫助他們遠離精神疾病。
多動症、網絡成癮困擾中小學生
據統計,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32%,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麵的問題。僅常見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動衝動為特征的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的患病率為5.07±1.7%,估計有30%會發展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並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從指揮、向規則挑戰和對他人抱有敵意為特征的對立違抗性障礙的患病率為8%。在大學生中,16%~25.4%有心理障礙,以焦慮不安、恐懼、神經衰弱、強迫症狀和抑鬱情緒為主。近兩年來,在校學生網絡成癮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6.4%大學生有網絡成癮。
根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對北京16所大學學生10年中輟學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為傳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後則為精神障礙。並且,精神障礙有上升的趨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區兒童行為問題患病率為8.3%,1993年為10.9%。
大人要幫孩子掌握六種能力
為了使孩子不出現精神障礙,擁有快樂的心情和健康的行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家長、老師都要努力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專家解釋,這裏所謂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家務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社會能力,是一個人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是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並且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行為的能力。根據孩子的特點,可以具體表述為以下幾種能力。
(1)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孩子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了解,對自己的個性和特點缺乏認識,對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清楚,對將來的目標心中無數。多數情況下是家長和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更有的孩子隻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對自己的所謂“短處”產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