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要怕說“我有病”(6)(3 / 3)

我們有“健康的身分證”。我們熱愛家庭。讓我們的每個家庭都享受運動的樂趣。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又易行的健身運動。其運動量雖不大,但健身效果卻很明顯,而且不受年齡、體質、性別、場地等條件的限製。人常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練不如一走”,足以說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

古今中外的一些長壽老人,也把散步作為延年益壽的手段。史書記載,東漢末年的魯女生,就以“善走”活到300歲,而且直至死前不久,還能“健步如飛”。久享高齡的革命老前輩朱德同誌,在暮年每天散步3次,每次3裏路,這對朱老的“老而強壯”起了很大的作用。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九旬時,仍堅持日行500步。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原來身體並不好,可後來卻健康地活到80歲,他的秘訣之一,就是散步,無論什麼樣的天氣,他每天早上7時準時外出散步,30年如一日。

現在,運動不足,營養過剩,已成為“文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散步正是消耗體內過多能量,消除肥胖的奇妙處方。在飲食不變的情況下,每兩天散步1小時,l個月可減輕體重0.65公斤,1年可減輕體重8公斤;每天散步1小時,1個月大約減輕1.3公斤,1年可減輕16公斤左右。

俗話說:“多走路,健心髒。”散步時,心髒必須加強收縮,心跳加快,心髒血液輸出量增加,血流加速,這對心髒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據測定,按每小時5公裏的速度散步,脈搏每分鍾增至100次;按每小時6公裏的速度,脈搏可達110次左右。一位64歲的長期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從適應性散步開始,每兩天進行一次為時1小時的、距離3~5公裏的散步,6周以後,每天走4公裏,結果降低了血壓。事實證明,散步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並能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降低心血管疾患的發生率。

在祖國醫學中,飯前飯後散步還是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之一。現代醫學證實,散步能提高機體代謝率,以每小時3公裏速度散步一個半小時,代謝率增加50%;散步速度快一倍時,新陳代謝速度增加4倍,糖的代謝也隨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經一天的徒步旅行,血糖可降低60毫克。對易失眠的人來說,睡前輕鬆的散步是一種鎮靜劑。有人觀察到,散步15分鍾,勝過服用400毫克的眠爾通。服眠爾通在半小時後起作用,1小時後達到高潮,而散步卻會立即見效,而且維持時間長,並無副作用。

散步之所以健身,是由於不拘形式、從容悠閑的散步,通過四肢、軀幹的協調動作,可使全身肌肉、關節、筋骨都得到適度的運動,加之輕鬆愉快的情緒,使人周身氣血暢達,給人以輕鬆愉快、悠閑自得的感覺,有助於緩和神經係統的緊張,減緩白天緊張學習或工作帶來的身心疲勞。同時,飯後散步,還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要使散步達到保健作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散步時應全身自然放鬆、步伐從容和緩,不宜匆忙。同時,應心緒平靜,不應讓瑣事充滿頭腦。這樣才有助於使步伐協調自如,心中輕鬆愉快。從而使身心在適度運動中得到放鬆。

②散步要根據體力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做到形勞而精不倦。

③散步形式不必拘泥,單純走路,未免枯燥,可與其他內容結合起來,以提高興趣。如:結伴散步、漫步觀花、逛花園、遊覽名勝等等,既可鍛煉身體,又飽眼福,還可舒懷,寓鍛煉於娛樂之中,豈不一舉多得。

④散步的速度,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或以且走且停、且快且慢的逍遙步而行,這種方法多用於體弱多病之人;或以每分鍾60步左右的慢步而行,多適用於飯後運動;也可以每分鍾120步左右的快步而行。

⑤散步時間,以清晨、食後、睡前為宜。因為早晨空氣新鮮,適度的運動有助於神清氣爽、振奮精神;食後散步有助於消化;睡前散步,有助於心神寧靜,盡快入眠。

總之,散步健身的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能否持之以恒。那種認為三五天或七八天就能收效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然而,隻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散步又確實不失為一種簡單易行的健身良法。尤其是對神經衰弱、消化不良、肥胖之人來說,更是如此。

報紙上曾報道說,年近古稀的話劇表演藝術家李默然每人堅持走5000步。這位藝術家活躍舞台幾十年,功成名就,德高望重,遼寧省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稱號。這位藝術家的健身秘訣——步行,使他獲得了強健的身體,持之以恒的步行運動幫助他儲蓄健康。詩壇泰鬥臧克家把鍛煉放在首位。臧老曾經是一個視“藥物為救星”的人。我們就像習慣上班一樣習慣地享受運動,無論任何方法,無論效果如何好,若半途而廢仍是無效。唯有每日持之以恒,才能產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