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了解自己的“心病”(1)(1 / 3)

很多人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和工作壓力大的人有了“心病”的症狀,如失眠、抑鬱、躁狂等,還不能夠了解或者坦然麵對自己的心病,本章教你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辨別自己的心病並且正確地對待它們。

第一節 自我感覺要求實

一、人的自我感覺

人在尋找自我的同時,下意識地流露出不同的自我感覺。若分類,不外四種:極好、良好、漠然、差。

感覺極好的人實際未必真是高明得不得了,多半是生性浮華樂於自耀,因而總以自我為中心,恨不得太陽的光芒隻射在他一人身上。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又分兩種,一為自信與實力的結合;一為靠逢迎鑽營博得的一點 “地位”、實惠而表現出的小人得誌。

感覺漠然者或者是洞穿喧囂後的睿智,或者是百無聊賴的積澱,也可能是智商開啟不夠使然。

自我感覺差的人,一種是真實的反饋,另一種有時卻是大謙之餘的反思。

是豪傑,自不怕蝦蟲的戲弄;是真才,又何必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自我感覺不過是心理自我調節的一個反饋。小人反饋的是淺薄與虛華;實在人反饋的是冷靜與思考;樂觀者反饋的是幽默;悲觀者反饋的是長籲短歎。

人是不能隻活在自己的心牆內的。推倒籬笆,踏入時間的長河,宇宙不過是幾個小小寰球在那裏轉動,如蟻的人們還弄那麼多花招做什麼?坦然地活一把,踏踏實實地做點有益於世的事,無愧於天地,無愧於人,無愧於己,足矣。

二、正確認識自信與自卑,正確評價自己

1.不能盲目自信

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這樣,自信滿滿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處處謙虛謙讓的人更像是內心篤定的家夥。

自信在中文中的解釋是:自己相信自己。英文對confidence(自信)的解釋是:Believe that one is right on something or that 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很容易在兩者之間找到文化差異。“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相信什麼呢?英語的解釋要明確一些,隻要你在某件事情上認為自己是對的,或者認為自己能做某件事就可以擁有自信。討論自信需要知道我們的文化在構建詞語的同時也構建了人的內心真實,因為人是通過語言來思考的,語詞既幫助人也限製人對問題的分析。

自信與不自信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自然心境,即人嚐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文化覺得有必要把這種心境割裂為兩個麵:自信與不自信,這種割裂逼迫人們采用對立的思維,或非此即彼的觀察方法。於是自信不自信從一種原本統一隻是有起有伏的心境變成截然相反、不能並存的兩件事。你是自信的,就不可能同時也是不自信的。事實上恰好是表現自信的人,往往需要努力忽視內心的不自信,不那麼表現自信的人內心也沒有那麼多不自信。

進一步想,自信隻是人類文化的產物,是人類為了掩飾對外部世界恐懼的一小塊遮羞布。人要有真正的自信,就必須假定這個世界是可知的,萬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真理也隻有一個,而人是可以掌管和支配這個世界的。這些假定可能隻是人類的一廂情願。麵對浩瀚深邃的宇宙,麵對生命現象在恒遠的時空中瞬息而過,我們內心知道世界是難以把握的,萬物的有序性隻是在無窮的複雜、渾沌、多樣性和無序中少得可憐的東西,且必須在局限的時空中這種有序才有意義。絕對的真理也不存在,因為不同的文化會構建不同的真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希望擁有完全的自信可能隻是人類的一種夢想,類似精神的自慰。

自然世界之所以被人類糟蹋到難以複加的地步,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我們過於自信了。我們自信是世界的主宰,自信地球資源的能力是無限的,於是便有了眾多的子孫、城市,有了經濟的繁榮、奢華的生活與浪費,現在我們要來為我們的自信承擔人口爆炸、環境汙染、資源耗竭的沉重負擔了。自信在國際環境中也有許多副產品,自信的文化總是要否定並兼並其他的文化,自信的國家總是要幹涉侵略別的國家,因為自信本身隱含著一種擴張的欲望。在人際環境裏,自信的人比較獨立,更少依賴別人,更願意各自為陣。自信者紮堆的地方,競爭和壓力也大,因為自信者更具有進取和攻擊性,更少有善意和分享的意願。在團隊裏,一個自以為自信的人往往需要更多自以為不自信的人去調和,不然團隊就會失去均衡,大家都不舒服。

不自信才是人類精神領域可靠的、賴以生存並維持生命張力的心境。不自信提醒人類要保持謙虛的心態,對不知的東西保持高度敬畏心。不自信有一種內斂的力量,克己、節製、隨同、從眾由此而生,這些素質對構建和諧社會是重要的。由不自信引發的諸多情緒不適並不是不自信本身造成的,而是我們的文化長期渲染建構所致。文化讓人對不自信產生許多挫敗、糟糕的聯想。最核心的文化建構是“不自信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而失去許多發展自己的機會,最終成為生活的失敗者”,這是文化應用線性的因果思維來定義某種心境的結果。其實許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種情緒能力,是隨機的並與環境適配的。另一個文化建構是“不自信的人不快樂、不可愛”。這些建構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種自我挫敗的心態,最終讓人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