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時序年齡”增加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客觀現象,與人的主觀願望和行為無關。“生理年齡”的增加卻是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加強營養、培養樂觀性格、注意生理與心理衛生等加以推遲。至於說到人的“心理年齡”,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提高,要想對“社會心理年齡”作控製,那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加個人對社會變遷的適應性,充滿“明天”會比“今天”更美好的信心,並爭取去實現。
所以有人說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的衰老。年紀大其實並不是衰老的標誌。下麵有一個包括14項內容的對照材料,您可以用來自測一下自己的心理衰老程度。①記憶力日漸減退,尤其記不住最近的事情;②遇有急事總感到心情焦灼不安;③凡事以我為主,關心自己為重; ④總愛說過去的事情;⑤對以往的生活總感到後悔;⑥願意獨自生活,不願旁人介入;⑦很難接受新事物;⑧對社會的變化誠惶誠恐,愛發牢騷;⑨不愛接觸陌生人;{10}對噪音十分煩惱;{11}過於關心自己的健康;{12}喜歡誇耀過去的本領和功勞;{13}固執己見;{14}喜歡收集不實用的東西。
以上現象有13條至14條者為極高的心理衰老;有10條至12條者為很衰老;有7條至9條者為比較衰老;有4條至6條者為有些衰老;有3條以下者為基本無衰老,但需加以注意。
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保證。所謂情緒,廣義講即情感,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常常伴隨個人的立場、觀點和生活經曆而轉移。做為社會屬性的人,每天都要與周圍事物發生關係,都要接觸無數的信息。其個人也將產生不同的情緒變化,或者是愉快或不愉快,或者是處於沒什麼反應的平靜狀態。
愉快的情緒,會帶來歡樂、高興、喜悅,而且能舒暢胸懷,驅散疲勞和煩惱,並活躍神經機能和血液循環,調節內分泌,增強消化係統的功能和免疫力,有利於防治和戰勝各種疾病;不愉快的情緒,會帶來煩悶、悲傷、膽怯、焦慮,使人抑鬱、憂愁、悲觀、失望,或是生氣、發怒、憤懣、暴躁、不能自我克製等等。
無論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況,都是因受外來刺激才產生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良性的刺激,後者是惡性刺激,皆影響身心的健康,故最好是控製在人體所能承受的限度內,或者是保持在適度的範圍內為宜。否則,對神經和內分泌係統以及髒器的生理活動,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喜樂過度,血壓容易升高,不利於心血管的保護,甚至樂極生悲,發生腦血管意外;情緒過於憂鬱、傷感,容易形成抑鬱病和精神失常症,還往往導致舊病複發,加重病情的惡化程度。正如我國中醫所言:“喜過之傷心,怒過之傷肝,憂過之傷脾,悲過之傷肺,恐過之傷腎”。“經常情緒不佳,會使氣滯血瘀”。
世界著名長壽學者胡弗蘭德說:“在一切對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因此,許多人越來越重視對心理的養護,以保持心理健康。
比如,隨著現代城市的繁華,市中心區建築林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有的氣勢恢宏,玻璃幕高聳;有的莊重威嚴,白色牆體矗立;有的富麗堂皇,鋁合金、不鏽鋼材料裝修。殊不知這豪華氣派卻帶來了被稱為“噪光”的新汙染。這些汙染首先通過視覺進入腦海繼而影響心理健康。
當今國際上流行一種“綠視率”的理論,該理論認為:綠色在人的視野中達到25%時,人感覺最為舒適。據統計,世界上長壽地區的“綠視率”均在15%以上,不難看出,綠視率與人的壽命是何等密切相關。這就引出了一個新的生態概念問題,即“視覺生態”問題。
居住在鬧市區的人們,喜歡離開城市去藍色的海邊,綠色的草原;工廠的機器設備,總是設計成“蘋果綠色”,以調節工人的視覺;熱餐廳內的橙線色,能使就餐者增加食欲;冷餐廳的綠色是冷色調,能給你帶來涼爽。與此相反,單調而又有害的“視覺”會對心理健康帶來程度不同的危害。從單調視覺來看,人若長時間置身於大紅、橙紅和橘紅的色彩中,就會煩燥不安,甚至出現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但若置身於白色、淺黃色、淺藍色和綠色中,人的心情就隨之愉悅起來。尤其是綠色和淺綠色更為人們所喜愛,怪不得健康專家經常提醒人們:春來踏青郊遊,夏至海濱休閑,秋天登高覽勝,冬天享受日照之趣。鍾情山水之間,養曠達之風,存浩然之氣,留一份清新快樂給自己,健康你的心理,美麗你的容顏,藍天綠水宜健康。
生理學指出:人的情緒過分激動會使血球和紅細胞數目急劇增加,血液比正常狀態下凝結得要快;同時,因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在體內產生突然的應激作用,釋放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因而,腎上腺皮質係統的活性增強,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活性物質分泌增多,血液中膽固醇增高,顏麵潮紅,脈搏突然加快,血壓急速上升,嚴重時,會出現心悸、肌肉顫抖等不良現象。這樣,會使人產生許多疾病,或者是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我國著名心血管疾病專家黃宛教授明確指出:常見的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疾病的發病和病情的發展,都與不良的精神和情緒有關。
所要說明的是,由於每個人對外界刺激的感受,以及神經、器官的敏感性和體質的差異,因情緒波動或惡化所產生的反應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人情緒激動隻持續一會兒,但有的人很久不能平靜下來;有的人可能會血壓升高或誘發冠心病;有的人是食欲減退引起胃腸病或結腸炎;有的人可能導致神經官能症或失眠、支氣管哮喘等等。因此,對任何人而言,在各種場合下,都要理智地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和發展,或者是,在情緒變壞以後,迅速自我消除之,使身心所遭受的損害減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