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不要怕說“我有病”(2)(3 / 3)

另外,大多數中國人恥於談論“心病”,菲利普斯的研究中心也從不把“自殺”二字掛在嘴邊。鑒於“精神疾病”不被列入醫療保險範疇,患者家屬必須自行為昂貴的治療費用買單。

45歲的心理學工作者薑雲表示,“整個社會存在著一種嚴重的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心態。”大約7年前,臨床經驗豐富的薑雲率先在北京開設了一家精神康複中心。由於條件有限,治療中心人滿為患,一間房間裏往往要擠下十五、六張床鋪。盡管如此,這家私人診所的醫護環境依然優於許多國有醫院。大約兩年前,薑雲 ──這位笑口常開的中年女性憑借外國友人的幫助為患者建立了一家“瘋狂糕點鋪”,專門向德國大使館學校銷售花卷、油條等自製點心。

如今,曼玉華也將現年36歲的任天輝送進了薑雲的治療中心。她說:“我兒子先前住過的國有診所費用是現在的兩倍貴。卻到處都是髒亂不堪。而在這裏,他至少還有一個動手的機會。”

三、現代人的隱形殺手:心理疲勞

近半個世紀以來,高血壓、冠心病及腫瘤等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較為複雜,但一般與精神心理、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關係。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稱:“工作緊張是威脅許多在職人員健康的因素”。這一結論明確指出了過度勞累對人體的危害。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太累、太疲勞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詞”了。心理疲勞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現代人的“隱形殺手”。

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複的心理刺激及複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長年累月,在心理上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在精神上會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發多種心身疾患,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諸如偏頭痛、蕁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疾病。

心理疲勞是不知不覺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它不會一朝一夕就致人於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疲勞量”,才會引發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呢?下列8種方法值得一試:

(1)健康的開懷大笑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種愉快的發泄方法;

(2)高談闊論會使血壓升高,而沉默則有助於降壓,在沒必要說話時最好保持沉默,聽別人說話同樣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3)放慢生活節奏,把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4)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複雜問題,有助於舒緩緊張壓力;

(5)做錯了事,要想到誰都有可能犯錯誤,從此不再耿耿於懷,繼續正常地工作;

(6)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不”;

(7)夜深人靜時,悄悄地講一些隻給自己聽的話,然後酣然入夢;

(8)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過得去,那麼今天及往後的日子也一定會安然度過,多念念“車到山前必有路”。

三、現代都市人“五大煩”

1.第一煩:睡不著就是睡不著

2000年,鬆果體素片一時成了人們常用語之一,安定則一如既往地維持著它的市場份額。對於現代人來說,失眠是個什麼滋味,恐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偶爾一兩次的失眠並沒有什麼大問題,然而睡眠障礙卻是現代人麵臨的一個特大問題,許多現代病都能引起睡眠上的障礙,然後又因睡眠障礙引起其它的病症,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完全以睡眠為中心環節。

據衛生部1999年公布的一份統計資料披露,我國失眠症患病人數已達120萬~140萬人。在我國城市居民中,失眠症的發病率已高達10%~20%。估計有睡眠障礙的人數還要在這之上。專家建議:每天能夠很好地睡上三四個小時要比腦子裏亂七八糟地睡上10小時都好。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如果出現問題,千萬不能姑息待之。調節心理,查明原因,對症治療,都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2.第二煩:胖得係不了腰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福了。“啤酒肚”成為成功男士的標誌,女士發胖也成了普遍現象。我國今年公布的醫藥調查報告顯示,每百人中就有18個人超重。

肥胖給現代人帶來了精神上、身體上的極度痛苦。肥胖不僅是外表不能讓人滿意,而且因肥胖引起的連鎖疾病也隨時危害著人們的健康,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的發病率日益提高。

專家建議:得肥胖症的患者在飲食等方麵必須特別注意,身體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至於遺傳性的肥胖則可寄希望於基因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