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方麵
乏力、易疲勞、消瘦、皮膚、粘膜幹燥、體重下降、容易感染、發熱72等,也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發生維生素D過多症後,應當立即停服,一般數周後即可恢複正常。
『缺乏症』
缺乏維生素D的主要原因是日光照射不足、食物中維生素D供應量不足、小腸消化吸收不良、代謝障礙。
缺乏維生素D將會導致:
佝僂病(主要發生在0.5~2歲的兒童身上)
多汗、睡眠不安、容易激動;
肌肉鬆弛、氣脹、便秘;
囟門大、出牙遲、枕禿;
患病3個月以上出現乒乓頭(兩側後枕部下按有乒乓球感),前胸部兩側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外凸成“肋骨串珠”,肋下緣外翻,胸部前凸成“雞胸”,脊柱後凸成駝背,兩下肢膝部外彎成“0”形腿或內彎成形腿,腕、踝部圓凸成“手鐲”或“腳鐲”等;
免疫力低,易患肺炎、腹瀉等病,病死率較高。
軟骨病、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成人尤其是孕婦、乳母、老年人身上)
載重部位(從骨盆與下肢開始,逐漸波及到脊柱和其他部位)骨骼疼痛、壓痛,通常在活動時疼痛加劇;
活動受限、行走呈鴨步;
大腿的內收肌經常處於痙攣狀態,容易發生骨折;
身材日趨縮短,手足搐搦。
『富含食物』
維生素D2來自於植物性食品,在一般膳食條件下,隻要人經常接觸陽光,就不會造成缺乏;
維生素D3來自於動物性食物,含量最豐富的是魚肝油、動物肝髒、蛋黃、沙丁魚、鯡魚、鮭魚、鮪魚。
牛奶與其它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少,所以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幼兒應當適當補充魚肝油,當然,更不要忘記經常接受陽光照射。
『建議攝取量』
每日400IU,最多不超過800IU。
維生素D2的常用劑型有片劑、膠丸劑。
口服方法:成人預防量每日0.01~0.02毫克(400~800IU);兒童預防量每日0.0125~0.025毫克(500~1000IU)。
用於佝僂病和軟骨病治療時,每日維生素D2的口服量應該達到5000~10000IU,與此同時,還應當補充鈣劑,進行日光浴。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便更好地對症治療。
我國規定的維生素D最高耐受攝入量(不分年齡)每日為20毫克(800000IU)。
『友情提醒』
紫外線可以作用於皮膚中的油脂,從而製造出維生素D。但是在被強烈的日曬灼傷後,皮膚即會停止製造維生素D;
無法經常曬太陽的人,應該多補充維生素D73;
正在服用抗痙攣藥物的人,應該補充維生素D;
嬰兒對維生素D敏感性個體間差異大,有些嬰兒對小劑量維生素D即很敏感;
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膽固醇血症、高磷血症等患者以及孕婦,應當慎用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D,可能具有預防糖尿病74的作用;
維生素D與眼睛健康有密切關係75;
嬰幼兒喝的牛奶中沒有添加維生素D,則應當補充維生素D;
皮膚較黑、住在北方地區的人,需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與維生素A、B4、C、鈣、磷一起服用效果最佳。
『警告』
礦物質、煙霧是維生素D之大敵。
有利於增強人的骨質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過幫助鈣、磷的吸收與利用,幫助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發育,以及協助神經、肌肉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增強人的骨質。
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佝僂症、骨質疏鬆症、骨折、肌肉無力、四肢疼痛、肌肉萎縮等現象。尤其是兒童、孕婦、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