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維生素B12(鈷胺素)(1 / 2)

『簡介』

維生素B12結構複雜,因其分子中含有金屬元素鈷和許多酰氨基,所以又稱為鈷胺素56、鈷維素、氰鈷胺、紅色維生素。

維生素B12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存在於一切以動物為來源的食物中,是惟一的一種含有主要礦物質的維生素。它由內髒中的細菌合成,很難被人體所吸收。人體吸收維生素B12的必要因素之一,就是胃所分泌的一種物質57,以及鈣。

維生素B12的主要功能是,在許多代謝過程中傳遞甲基的輔酶的組織成分,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促進多種細胞尤其是血紅細胞的發育成熟。另外,維生素Bl2還與維生素B4、B9有協同作用,以提高植物性蛋白質的利用率。

維生素B12對身體製造紅血球、保持免疫係統功能起著重要作用,目前主要用於哮喘、疲勞、肝炎、失眠、癲癇等疾病的治療。

如果人體內缺乏維生素B12,則維生素B9就難以被機體再利用。就好像缺乏維生素B9一樣,同樣會引起巨幼細胞性大紅細胞貧血。

由於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9的這種共性,臨床上常把它們作為治療肝髒病的輔助藥物,抑製發生脂肪肝。

『效用』

促進紅血球的形成、發育、成熟、再生,使機體造血機能處於正常狀態,預防惡性貧血;

具有活化氨基酸的作用;

促進核酸的生物合成;

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參與一碳單位的代謝;

促進兒童發育,增進食欲;

增強體力;

維持神經係統的正常功能;

能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適宜地為人體所利用;

消除煩躁不安;

促使注意力集中,增進記憶力與平衡感。

『缺乏症』

維生素B12廣泛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物中隻有發酵的豆製品如臭豆腐才有),人體的需要量極少,而體內的貯存量卻很充足,所以維生素B12缺乏症很少見。

缺乏維生素B12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維生素B12的吸收必須與一種名叫內因子(intrinsic factor簡寫IF)的糖蛋白結合形成IF-B12複合物,才能被小腸吸收,兩者的結合起著相互保護作用。而這種內因子是由正常胃粘膜分泌的,如果胃部發生疾病如萎縮性胃炎、胃全切除等,或者幹脆就是先天性缺乏內因子,就會由於維生素B12的吸收障礙而造成維生素B12缺乏症。這時候,這些人需要采取注射方式補充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缺乏的對象主要是老人、酗酒者、素食主義者、惡性貧血、部分或全部切除胃手術者、寄生蟲傳染病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B12缺乏症,要在體內儲存的維生素B12全部耗盡3~6年後才會顯現出來。

維生素B12的缺乏症主要表現為:

惡性貧血——紅細胞中的DNA會發生合成障礙,從而誘發巨幼細胞性貧血;

腦障礙、神經係統損害——引起斑狀、彌漫性的神經脫髓鞘,出現精神抑鬱、記憶力下降、四肢震顫等神經症狀;

高同型半胱氨酸58血症——從而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並造成神經係統損害;

肝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

疲勞、精神抑鬱、記憶力衰退、抵抗力降低;

虛弱、減重、背痛、四肢刺痛、神態呆滯;

皮膚粗糙、皮炎。

『副作用』

暫時未發現。

這是因為雖然維生素B12儲存於肝髒中,可是卻容易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即使是大劑量服用也是很安全的。

『富含食物』

動物肝髒、牛肉、豬肉、蛋、牛奶、奶酪。

魚、禽、貝殼類及蛋類,乳及乳製品中含量較少。

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維生素B12.

『建議攝取量』

但一般認為,成年人每日攝取量在5~100毫克之間也屬正常,最高耐受攝入量為3000毫克。

『友情提醒』

維生素B族攝取量少、喜歡食用富含維生素B9(葉酸)的蔬菜的人,容易造成維生素B12不足;

素食、不吃蛋和奶製品的人,必須補充維生素B12;

多吃蛋白質食物的人,同樣必須補充更多的維生素B12;

長期生活和工作在噪音中的人,應當適量補充維生素B12,以保護聽力;

當人體嚴重缺乏維生素B12,或者感覺非常疲勞時,醫生通常會給患者注射維生素B12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