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量過少分為絕對過少和相對過少兩部分。絕對過少,是指攝取的絕對值太小;相對過少,是指由於穀物精製或貯存不當、發黴變質,維生素B1遭到喪失,以及烹調不當而隨米湯與菜湯流失或被破壞。
需求量增加
在特殊生理情況下,人體對維生素B1的需求量會有所增加,如生長發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強體力勞動者與運動員,在主要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飲食為主時;人體患病如有甲狀腺毒症、長期發熱、慢性消耗性疾病時,維生素B1的需求量都會增加。
吸收障礙
慢性腹瀉、腸結核、腸傷寒等疾病患者,很容易造成維生素B1吸收障礙;酗酒、慢性營養不良、長期靜脈營養患者,食欲不振、維生素B9缺乏者也有同樣的問題。
分解增加
食用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魚片、牡蠣、蝦、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能會發生氧化維生素,從而導致體內硫胺素水平下降。
排泄增加
在使用利尿劑時,會使維生素B1喪失過多。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腹瀉時也會發生同樣的問題。
腳氣病的臨床表現
一般可以分成三類:
幹性腳氣病
以多發性神經炎症為主,表現為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煩躁、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覺麻木、肌肉酸痛、壓痛。尤其是以小腿肚的腓腸肌最為明顯,上下肢肌無力,經常伴隨著手、足下垂,嚴重者會肌肉萎縮、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而且經常表現為對稱性。
如果發生在嬰幼兒身上,還會引起聲音嘶啞和失音。
濕性腳氣病
以水腫和心髒症狀為主。通常表現為浮腫,多見於足踝,嚴重者整個下肢都會出現水腫。活動後心悸、氣短,伴有右心室擴大,經常會導致心力衰竭。
嬰兒腳氣病(腦型)
多發生於2~5月齡的嬰兒,原因多是缺乏維生素B1的母乳喂養的嬰兒。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心跳加快。這種病發病突然、病情急,有時甚至會突然死亡。
預防和治療
要預防腳氣病的發生,關鍵在於合理安排膳食,主食不要過於精細,並且注意各種副食的補充。與此同時,要培養正確的烹調方法,盡量不用高壓鍋蒸煮、不要加堿,以避免維生素B1遭到破壞。
要治療腳氣病的發生,應當根據維生素B1的缺乏程度,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B1製劑。
如果治療及時,腳氣病的症狀可以完全恢複。
胃口不好應補充維生素B1
維生素B1又稱為精神性維生素,因為它對人的神經組織和精神狀態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維生素B1的一項重要功能是調節體內糖代謝,保證每天攝入的主食(澱粉)及糖類在體內轉化為能量而被利用。
缺乏維生素B1,能夠使糖代謝發生障礙。而神經和肌肉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類供應,由於糖代謝所供應的能量減小,就必然會引起神經係統、循環係統等一係列臨床症狀。所以,胃口不好時應當補充維生素B1.
與此同時,維生素B1的另一項功能是抑製膽堿酯酶對乙酰膽堿的水解作用。
缺乏維生素B1時,膽堿酯酶的活性增高,乙酰膽堿水解速度加快;而乙酰膽堿的缺乏,會導致神經傳導係統發生障礙,尤其是影響支配胃腸道、腺體等處的神經傳導,從而造成胃腸蠕動緩慢、腹脹、消化腺分泌減少,使食欲減低。
綜上所述,在膳食中保證維生素B1的供應有增進胃口的作用。現代人尤其是嬰幼兒,長期食用精製麵粉和精白大米,如果不及時添加輔食,很容易造成維生素B1吸收減少。另外,長期腹瀉患有慢性消化道紊亂的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時候如果出現食欲低下甚至厭食,都應當想到補充維生素B1.
具體途徑可以是,每天服用一定量的粗糧、豆類、瘦肉、動物肝髒等,少吃精白米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