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維生素最容易中毒
上麵已經介紹,維生素可以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水溶性維生素的特點是,多餘部分一般可以隨尿液排出體外,而脂溶性維生素中的A和D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它能夠在人體內儲存,因此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
相對而言,維生素A、D(即魚肝油製品)是兩種比較“危險”的維生素,在口服量過大(尤其是用於兒童補鈣)引起的維生素中毒中,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A和D中毒。因此,服用這兩種維生素時一定要嚴格掌握劑量。
過量服用維生素A的後果
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A,可能導致發生骨骼脫鈣症、關節疼痛、皮膚幹燥、食欲減退、肝脾腫大、不眠、氣喘、眩暈、脫發、惡心、腹瀉等症狀。
每天補充維生素A的量超過3000微克,還會損傷肝髒,並導致嬰兒先天性缺陷。
過量服用維生素D的後果
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D,會引起鈣過剩、食欲不振、倦怠、便秘、厭食、惡心、嘔吐、體重下降、低燒、彌漫性肌肉乏力等症狀。
過量服用維生素E的後果
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E會增加出血、尤其是腦出血的危險性。
如果每天服用維生素E超過10000IU(大約相當於100丸),就會引起肝功能變化。
水溶性維生素並非一定不會中毒
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多多益善,是否表明水溶性維生素就可以多多益善了呢?當然不是。
長期服用維生素C的後果
長期服用維生素C,每天口服量達到4克(大約相當於每天吃半瓶維生素C)以上會出現腹瀉、腹部絞痛、便中帶血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全身出現皮疹、浮腫、血壓下降、惡心等。
它不但會改變血液中一係列荷爾蒙的含量,如雌性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而且還會破壞維生素B12,從而產生一些毫無作用的具有分解功能的物質。
與此同時,它會提高身體對鋁的吸收,從而損害骨骼和大腦;促進腎結石的形成,從而導致痛風和骨質疏鬆症;幹擾醫學化驗值,對血糖、尿酸、轉氨酶、肌氨酸、LDH、膽紅素等值產生影響。
長期服用維生素B6的後果
再看維生素B6,它經常被用於治療抑鬱症及經常性疼痛、婦女懷孕時。
然而,大量地服用維生素B6,會導致感覺機能神經疾病,從而產生諸如灼熱、刺痛、發癢、手腳麻木、不受控製等維生素B6中毒症狀。
懷孕婦女過多地服用維生素B6,則會導致胎兒畸形。
長期服用維生素B3的後果
還有就是維生素B3(又叫煙酸),它是維生素B中最穩定的化合物,在醫藥上主要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降低膽固醇含量。
在食堂和快餐店,維生素B3經常被違規用作肉類染紅劑,一旦食物加工時未被攪勻,使用者就存在著維生素B3超標的危險,結果是臉部及身體皮膚表麵出現與過敏相似的症狀,有灼熱和刺癢感,皮膚出現丘疹。如果長期過量服用B3,則會使肝髒受損,患上黃疸。
從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水溶性維生素還是脂溶性維生素,都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為古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
蔬菜和維生素製劑不能相互取代
補充維生素的主要途徑是飲食和各種維生素製劑。
在補充維生素時,存在這樣兩個錯誤極端:一是以維生素製劑代替蔬菜甚至一日三餐;二是認為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吃維生素製劑。
兩者錯誤的共同之處在於:蔬菜和維生素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兩者的做法都過於片麵和極端。
一方麵,維生素製劑不能代替蔬菜
原因主要在於:
性質不同
蔬菜中的維生素是按照一定比例存在的天然成分;而維生素製劑多數是人工合成的,兩者在性質上有差別。
維生素成分不同
同一種蔬菜往往具有多種維生素成分,而維生素製劑往往隻有單一的一種維生素成分(也有少數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