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維生素是什麼(1 / 1)

許多人一聽到“維生素”,馬上就會聯想到某種“片劑”,甚至會把它與醫生處方中的某種藥物混為一談。應當說,維生素與藥品雖然有時候具有同等效用,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簡單地說,維生素(vitamin)是維持人體正常物質代謝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它主要參與各種酶的組成。因為其結構和理化性質不同,從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

大部分維生素都無法在人體內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無法滿足人體所需。所以,維生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如果攝取量不足,就會引起人體生理代謝紊亂,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維生素缺乏症。

維生素的攝取量非常小,但隻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種都會導致全身陷入危險狀態,所以說,它是名副其實的“缺一不可”。

人類對維生素的認識曆史

維生素雖然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防病治病、保健養生方麵,可是人類對維生素的認識還不到百年曆史。了解一下維生素的發展史,有助於我們對它有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人類對維生素的認識最早始於公元前3500多年前。當時的古埃及人發現,一些食物具有治愈夜盲症的作用,但究竟為什麼則茫然無知。

公元前1550年,埃及的醫學莎草紙卷宗中就有了關於壞血病的記載。

1600年,在醫療上,醫生開始鼓勵病人多吃動物肝髒來治療夜盲症。

1734年,在開往格陵蘭的海船上,有位船員得了當時被視為絕症的壞血病,於是被拋棄在一個荒島上。他蘇醒過來後不得不用野草充饑,令人驚奇的是,幾天後他的壞血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1747年,英國海軍軍醫林德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建議海軍和遠征船隊遠航時多帶些檸檬。從此,壞血病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不過這時候,還不知道究竟是檸檬中的什麼物質起了關鍵作用。

1831年,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被發現。

1905年,甲狀腺腫大被碘治愈。

1912年,波蘭科學家豐克經過千百次試驗,終於從米糠中提取出一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白色物質,被他命名為Vitamin——維持生命的營養素,簡稱“維生素”或“維他命。”

1915年,糙皮病被認定是由於缺乏某種維生素所造成的。

1916年,維生素B終於被分離出來。

1917年,英國醫生發現魚肝油可以治愈佝僂病,隨後便斷定其發病原因在於缺乏維生素D。

1920年,發現人體可以將胡蘿卜素自動轉化為維生素A。

1922年,維生素E被發現。

1928年,發現維生素B至少有兩種類型。

1932年,從檸檬汁中析出的一種結晶物質在豚鼠體內具有抗壞血酸活性,這標誌著維生素C的發現。

1933年,成功合成了維生素C。維生素E首次開始用於臨床治療。

1948年,大劑量維生素C開始用於治療炎症。

1949年,維生素B3和C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

1954年,自由基與人體老化之間的關係被揭開。

1969年,體內超級抗氧化酶被發現。

1970年,維生素C被用於治療感冒。

1993年,哈佛大學發表維生素E與心髒病關係的研究結果。

可以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新的維生素還將不斷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