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一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我國公民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營養過剩和不平衡所造成的慢性病正在逐年增多。
在2002年7月26日舉行的“微量營養素與國民健康研討會”上,中國營養學專家呼籲,中國人與西方人不同的、以植物性為主的膳食結構,最容易導致維生素缺乏。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已經成為國人普遍存在的問題,社會各界應當予以高度關注。
中國人最缺的五種維生素
專家指出,充足而均衡的營養是防病保健的關鍵。一方麵要大力倡導合理的膳食,另一方麵要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並且重視其配方的科學性。
我國每天有15000多人死於慢性病
據衛生部門統計,由於營養不良和營養不平衡,我國目前每天有15000多人死於慢性病,占全部死亡人數的70%;全國大約有2160萬名兒童體重不足、4200萬名兒童生長遲緩。
那麼,每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維生素攝入量才能達到標準呢?
中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顧問陳學存先生介紹,一般來說,成年人每日吃穀類300~50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25~50克、畜禽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豆類及豆製品50克、奶類及奶製品100克,那麼,幾乎所有維生素的攝入量都可以達到需要量的標準了。
當然,實際攝入量不可能如此“理想”,除了經濟條件不允許以外,還可能由於心情不好、胃口不好、時間不夠等原因,無法達到上述要求。
中國人最容易缺乏的五種維生素
總體上看,我國55%以上的人缺乏維生素A、50%以上的人缺乏維生素B2.最普遍缺乏的維生素是B1、B2、C,特別是中老年人,缺少維生素C的現象尤為嚴重。上述五種維生素,就是中國人目前最缺乏的維生素。
維生素A被稱為“明眸皓齒的美麗維生素。”這是因為,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膚、毛發、骨骼、粘膜的健康生長,增強視力和生殖機能。維生素A隻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沒有維生素A、而隻有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能夠在人體內變成維生素A的胡蘿卜素。
維生素D缺乏症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個月到1周歲的嬰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身上。兒童一旦缺乏維生素D,很容易得佝僂病。補充維生素D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曬太陽。因為人的皮膚中有一種物質叫做“7-去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夠轉變為維生素D,並且被人體所利用。當然,多服用一些魚肝油、蛋黃、肝髒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維生素B1在帶有胚芽和糠皮的糧食製品中含量最高。現在的麵食都經過了精製加工,這樣一來,大部分維生素B1就在加工中損失掉了,非常可惜。難怪有的營養學家要說:“從前窮人家的食物中反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現在的人條件好了,營養水平卻反而沒有以前的窮人家好。”
維生素B2的主要來源是動物肝髒,以及雞蛋、牛奶、肉類、魚類、綠色蔬菜、豆類等。在我國,膳食結構中的維生素B2含量較少,隻能達到標準的一半,尤其是在蔬菜淡季,這種情況很嚴重。所以,我國的維生素B2缺乏症比較普遍。
維生素C是形成細胞間質的主要原料,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細胞連在一起,保持牙齒、血管、骨骼、肌肉的正常功能,促進傷口愈合、增強對疾病的不敏感力。維生素C最常見的缺乏症是牙齦出血、皮下點狀出血。
怎樣判斷自己缺少哪種維生素
既然每個人都缺少維生素,那麼有怎樣的簡單方法可以迅速判斷自己究竟缺少哪種維生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