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色澤可從茶葉的顏色來區別。抓一把茶葉放在白色的瓷盤上,攤開茶葉,細心觀察,若綠茶深綠,紅茶烏黑,烏龍茶烏綠,為真茶本色。若顏色雜亂而不相協調,或與茶葉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看葉形如果聞香觀色還難以判斷,那麼可取少量茶葉放入杯中,加入沸水衝泡,進一步從色、香、味、形,特別是從展開的茶葉葉片上來進行識別。
化學法還可用化學方法來鑒別。因為但凡茶葉都含有2%~5%咖啡堿和10%~20%的茶多酚。迄今為止,在植物葉片中同時含有這兩種成分,並富有如此高的含量,非茶葉莫屬。
茶葉安全購買小竅門
1.了解茶葉的種類
鮮葉是製茶的原料,鮮葉的衛生質量會影響到茶葉的質量和製茶率。購買茶葉首先要了解茶葉的種類:
按茶葉的采製時間和季節分茶葉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一般春茶品質最好,芽葉細嫩,香氣清雅,滋味甜醇;秋茶次之,香高味濃;夏茶葉質最差,香低味澀。在春茶中又分,清明前采製的叫明前茶,穀雨前采製的叫雨前茶等等。
按茶葉形狀分有螺形茶:如碧螺春等;扁形茶:如龍井、大方等;眉形茶:如茗眉、珍茶等;尖形茶:如猴魁、毛尖等;針形茶:如雨茶、鬆針等;珠形茶:如珠茶、火青等;條形茶:如烘青、炒青等;片形茶:如瓜片、三角片等;花形茶:如菊花茶、綠牡丹等;方形茶:如普洱茶、磚茶等;碗形茶:如沱茶等。
根據傳統習慣分把茶葉分為全發酵的紅茶;不發酵的綠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再加工的花茶;經蒸壓的緊壓茶等五大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再加工茶”的飲用也越來越廣泛,再加工茶是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按色澤分可分為六大類茶葉:
●綠茶,是經過發青後不發酵的茶,品質特征是“清湯綠葉”。
●紅茶,是完全發酵的茶,品質特征是“紅湯紅葉”。
●黃茶,是經殺青後燜黃的茶,品質特征是“黃湯黃葉”。
●白茶,是經萎凋後幹燥的微發酵茶,品質特征是“白湯白葉”(即白毫滿身,湯色淺淡)。
●青茶,也就是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品質特征是“湯色金黃,綠葉鑲紅”。
●黑茶,是經渥堆的後發酵漚茶,品質特征是“色澤暗褐油黑”。
2.購買時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麵來判別外形主要從茶葉的條索、嫩度、色澤和淨度等幾個方麵來鑒別。
條形茶的外形叫條索。以緊細、圓直、勻齊、身骨重實的為好;粗鬆、彎曲、短碎、鬆散的為差。
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老嫩和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製成的細而有尖峰的條索)的比例。一般紅茶以芽頭多、有峰苗、葉質細嫩為好;綠茶的炒青以峰苗多、葉質細嫩、身骨重實為好;烘青則以芽頭多、葉質細嫩為好。粗鬆、葉質老、身骨輕為較次。
色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有嫩綠或翠綠、洋綠、青綠、青黃,以及光潤和幹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為好。
雜質茶葉中以無梗、未有其他夾雜物的為好。
湯色茶葉內含物被開水衝泡出的汁液所呈現的色澤叫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以湯色明亮、純淨透明、無混雜的為好;湯色灰暗、混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豔明亮為優,綠茶以嫩綠色為上品。
3.現炒茶的購買
另外,不少消費者喜好購買現炒茶,而現炒茶不僅火氣大,而且未經過氧化,多酚類含量較高,醛類、醇類含量也多,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飲用後會引發胃痛、胃脹。現炒茶中還含有活性比較強的鞣酸、咖啡因等成分,大量飲用後會有頭暈、四肢無力等“茶醉”現象。所以,現炒茶買回後至少要存放10天以後,待多酚類成分充分氧化後再泡著喝,否則對身體健康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