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茶葉的安全選購(1 / 2)

茶葉,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飲品,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可見飲茶在我國具有相當悠久的曆史,如今茶葉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最健康的飲品。

茶葉含有茶堿、兒茶酚、維生素C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腦、預防齲齒等多種醫療保健功效。

茶葉常見的質量問題

主要是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汙染。

茶葉品質巧鑒別

1.新茶與陳茶的鑒別

新茶與陳茶是相比較而言的,在習慣上,將當年春茶從茶樹上采摘的頭幾批鮮葉,經過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將上年甚至更長時間采製加工而成的茶葉,統稱為陳茶。新茶與陳茶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識別:

觀色澤茶葉在貯存過程中,由於受到空氣中氧氣和光的作用,使構成茶葉色澤的一些色素物質發生緩慢的自動分解,如:綠茶中葉綠素分解的結果,使色澤由新茶時的青翠嫩綠逐漸變得枯灰黃綠;綠茶中含量較多的維生素C氧化產生的茶褐素,會使茶湯變得黃褐不清。而對紅茶品質影響較大的茶黃素的氧化分解或聚合茶多酚的自動氧化,會使紅茶由新茶時的烏潤變成灰褐。

嚐滋味陳茶由於茶葉中酯類物質經氧化後產生了一種易揮發的醛類物質,或不溶於水的縮合物,使可溶於水的有效成分減少,從而使茶葉滋味由醇厚變得淡薄;同時,又由於茶葉中氨基酸的氧化和脫氨、脫羧作用,使茶葉的鮮爽味減弱而變得“滯鈍”。

聞香氣陳茶由於香氣物質的氧化、縮合和緩慢揮發,使茶葉由清香變得低濁。

2.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鑒別

春茶是指當年5月底之前采製的茶葉;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製而成的茶葉,7月以後采製的當年茶葉,就算秋茶了。現將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鑒別分述如下:

幹看主要從茶葉的外形、色澤和香氣上加以判斷。

凡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紅茶色澤烏潤,綠茶色澤綠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毫毛;且又香氣馥鬱者,乃是春茶的品質特征。

凡紅茶、綠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鬆泡;紅茶色澤紅潤,綠茶色澤灰暗或烏黑;茶葉輕飄寬大,嫩梗瘦長;香氣略帶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質特征。

凡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且茶葉香氣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質特征。

另外,還可以結合偶爾夾雜在茶葉中的花、果來判斷,如果發現有茶樹幼果,估計鮮果大小近似綠豆,那麼可以判斷為春茶。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斷為夏茶。到秋茶時,茶樹鮮果已差不多有桂圓大小了,一般不易混雜在茶葉中,但7~8月間茶樹花蕾已經形成,9月開始,已出現開花盛期,因此,凡茶葉中夾雜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但通常在茶葉加工過程中,經過篩分、揀剔,是很少混雜花、果的,因此必須進行綜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麵性。

濕看就是將茶葉衝泡品嚐,通過聞香、嚐味、看葉底來進一步作出判斷。

衝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綠茶湯色綠中透黃,紅茶湯色紅豔顯金圈;茶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葉張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顯,為春茶。

凡衝泡時茶葉下沉較慢,香氣欠高;綠茶滋味苦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有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欠厚帶澀,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不論紅茶還是綠茶,葉底均顯得薄而較硬,夾葉較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此為夏茶。

凡香氣不高,滋味淡薄,葉底夾有銅綠色葉芽,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緣鋸齒明顯的,當屬秋茶。

3.真茶與假茶的鑒別

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特征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異。

一般可用感官審評的方法進行鑒定:

茶葉品質的專業鑒別法主要是檢測理化指標,其檢測項目有:鉛、銅、六六六和DDT等。

聞氣味鑒別時,通常先用雙手捧起一把幹茶,聞茶葉的氣味。凡具有茶葉固有的清香者,為真茶;凡帶有青腥氣或其他異味者,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葉用火灼烤,其氣味更易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