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在對配製醬油和釀造醬油的標示有強製性規定,因此判斷這兩種醬油前可以看清包裝上的標簽就可以解決。
在南方地區,習慣於把淺色醬油叫做生抽、而把深色醬油叫做老抽。但醬油中的顏色由加入的醬色決定,與醬油生產工藝和本身的濃度無關。傳統醬色是用食糖熬製而成,醬色除增加醬油的顏色外,對醬油的風味和營養毫無作用。食用最好選擇淺色的醬油。
識別優質和劣質醬油對瓶裝醬油,可搖晃瓶子,看醬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優質醬油濃度很高,黏性較大,流動慢;劣質醬油濃度低,像水一樣流動較快。
識別摻假醬油
摻假醬油是使用食鹽、味精、色素配製而成,甚至是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製成。摻假醬油一般缺乏醬油特有的醬香、鮮味,口感苦、澀,或鹹味過重,仔細觀察還是可以鑒別出來的。
食醋
食醋和醬油一樣,也是我國自古就有的調味品。食醋是以糧食、糖類或酒糟等為原料,經醋酸酵母菌發酵而成。按其原料不同而有米醋、糖醋、酒醋之分,此外還有用純醋酸稀釋配製的醋,即人工醋。食醋應含醋酸3%~5%,不應含有任何遊離礦酸。
食醋常見的質量問題
●用化學工業原料冰醋酸兌水配製而成假食醋;●食醋生黴。
食醋的品質亦可以從色澤、形態(必要時還可取靜置15分鍾後的上清液少許,借助放大鏡來觀察有無醋鰻、醋虱、醋蠅)、氣味和滋味等四個方麵來鑒別。
食醋品質巧鑒別
優質食醋液態澄清,應具有與加工方法相適應的琥珀色、棕紅色或白色(如熏醋為棕紅色或深褐色,白醋為無色透明),有光澤,有酸甜氣味和香氣(為熏醋、熏香醋共有),酸味柔和,回味綿長,無異味,濃度適當,無沉澱懸浮物及黴花浮膜,無醋鰻、醋虱、醋蠅。
次質食醋食醋香氣正常不變或顯平淡,微有異味。滋味不純正或酸味欠柔和。液態微混濁或有少量沉澱,或生有少量醋鰻。
劣質食醋色淺淡,發烏,無香味,口味單薄,除酸味還有明顯苦澀味,有沉澱或懸浮物。具有刺激性的酸臭味,有苦澀味、黴味或其他不良異味。液態混濁,有大量沉澱,有片狀白膜懸浮,有醋鰻、醋虱和醋蠅等。
食醋安全購買小竅門
觀察是否為假食醋假食醋是用化學工業原料冰醋酸兌水配製而成。其主要鑒別是有一股化學製劑的辛辣酸氣味,開瓶酸氣衝眼睛,而沒有食醋的正常的香氣。
專業檢測食醋的衛生指標有:醋酸、遊離礦酸、砷、鉛、黃曲黴毒素B1、食品添加劑、細菌總數、大腸菌群和致病菌等。
觀察是否有黴花浮膜是食醋表麵由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一層黴膜。
觀察是否有醋鰻、醋虱如果發現有醋鰻、醋虱,則表明食醋在生產過程中被汙染,醋鰻和醋虱是存活在醋中兩種形態不同的微生物。
醬類
醬類係指以黃豆及麵粉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紅褐色稠狀含鹽調味品。
常見的有豆瓣醬、幹黃醬、稀黃醬、甜麵醬和豆瓣辣醬等。各種醬類的主要區別在於:用黃豆為主要原料發酵釀造而成的叫豆瓣醬;經磨碎的叫幹黃醬;加水磨碎的叫稀黃醬;豆瓣醬加入辣椒水的叫豆瓣辣醬;以麵粉為主要原料發酵釀造而成的叫甜麵醬。
醬類常見的質量問題
●使用劣質原料,如使用變質大豆和黴變醬油炮製;●生黴、雜質超標和生蛆蟲等。
醬類品質巧鑒別
優良醬應呈紅褐色或棕紅色或黃色,油潤發亮,鮮豔而有光澤;黏稠適度,不幹不澀,無黴花,無雜質;滋味鮮美,入口酥軟,鹹淡適口,有豆醬或麵醬獨特的滋味(豆瓣辣醬可有鏽味);無不良專業檢測醬類的衛生指標有:食鹽、氨基酸態氮、總酸、砷、鉛、黃曲黴毒素B1、大腸菌群、致病菌等。
氣味,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異味,無其他不良滋味。
劣質醬使用變質大豆和黴變醬油泡製而成。其色澤暗黑或過淺,無光澤;過幹或過稀;醬的固有香氣不濃,平淡。有苦味、澀味、焦糊味;有酸敗味或黴味等不良氣味。有黴花、雜質和蛆蟲等。
醬類安全購買小竅門
購買醬類主要根據上述感官品評、標簽和淨含量等進行綜合判定。
雞精
雞精常見的質量問題
雞精是用雞肉、雞蛋、雞骨頭和味精為主料,再加以增味劑、香料、色素等經特殊工藝配製而成,味道鮮美獨特。正常雞精呈淡黃色的均勻細顆粒,少有粉末,其鮮味比味精更濃、口感更和順,香味純正。
雞精行業現在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所以有很多假冒雞精出現。主要用玉米澱粉(麥芽糊精)、味精、甜蜜素、食鹽、色素等添加劑充當原料,其雞精裏的雞味和香味都是靠雞肉香精“調”出來的。
雞精品質巧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