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安全購買小竅門
從外觀看摻假味精其晶體為正方形柱狀,粗細均勻,色澤較不透明,觸摸時手感粗糙,顆粒感明顯。正品味精顏色純白、透明,顆粒規整並呈長形;而食鹽顆粒不定型,無光色;白糖色白,顆粒呈方形。這些從外形上易識別。
用口品嚐
●品嚐時如果係白色粉狀結晶、易潮,鹹味大於鮮味,表明摻入食鹽;●如有苦味,表明摻入氯化鎂、硫酸鎂;
●如有甜味,手摸黏手,表明摻入白砂糖;
●口嚐是苦澀味,用水浸泡不溶解,有白色大小不等的片狀結晶,表明摻入了石膏粉;●難於溶化又有冷滑黏糊之感,則表明摻入了木薯和石膏粉;●若以碳酸鈉作為摻假物,口嚐是微鹹味。
醬油
醬油也是我國傳統調味品,現代的醬油按生產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
釀造醬油的品質、口感均較配製醬油好,配製醬油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3-氯丙醇的物質。另外在傳統氨法生產醬油的過程中會產生4-甲基眯唑的物質。前者會致癌,後者會引起人的驚厥,都對人體有害。但正常生產過程中3-氯丙醇的含量很低,隻要其含量符合標準,食用配製醬油是基本安全的。配製醬油由於工藝周期較短,產量高,成本較低,在我國尚有相當一部分產量。
醬油常見的質量問題
●衛生指標不符合國家衛生要求;
●使用食鹽、味精、色素配製而成假醬油,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製成毒醬油。
觀色澤優質醬油,呈棕褐色或紅褐色(白色醬油除外),色澤鮮豔,有光澤。如果色澤深黑,表明加工溫度過高,使得醬油中的氨基酸和糖類物質比例降低,鮮味下降,也不便於長期保存。次質醬油色澤黑暗而無光澤;劣質醬油,色澤發烏、渾純、灰暗而無光澤。
醬油品質巧鑒別
看體態檢查時可將醬油置於無色玻璃瓶中,在白色背景下對光觀察其清濁度,同時振搖,檢查其中有無懸浮物;然後將樣品放一晝夜,再看瓶底有無沉澱以及沉澱物的性狀。
好的醬油應該是澄清、無沉澱、無肉眼可見的懸浮物、無黴花浮膜,濃度適中。若醬油不透明、微混濁或有少量沉澱、附著力差、炒菜不上色或在醬油的表麵生灰白色小斑點的,則為次質醬油。嚴重混濁,有較多的沉澱和黴花浮膜,有蛆蟲,則為劣質醬油。
辨氣味感官鑒別醬油的氣味時,應將醬油置於容器內加塞振搖,去塞後立即嗅其氣味。優質醬油具有醬香或酯香等特有的芳香味,無其他不良氣味。次質醬油醬香味和酯香味平淡。劣質醬油無醬油的芳香或香氣平淡,並且有焦糊、酸敗、黴變和其他令人厭惡的氣味。
嚐味道品嚐醬油的滋味時,先用水漱口,然後取少量醬油滴於舌頭上進行品味。
優質醬油滋味鹹甜適度、鮮美適口醇厚、味鮮回甜,無苦、酸、澀等異味。次質醬油則鮮美味淡,無醬香,醇味薄,略有苦、澀等異味和黴味。劣質醬油,呈黃褐色,液麵暗淡無光,汁液稀薄,對光可見懸浮物和沉澱物,香氣淡,口味上有酸、苦、澀、焦、黴等滋味。
●醬油的衛生標準主要檢測項目有:氨基酸態氮、食鹽、總酸、砷、鉛、黃曲黴毒素B1、食品添加劑、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等。
●釀造醬油中乙酰丙酸(果糖酸)不得超過0.1%,超過這個界限,就證明不是純釀造醬油,而是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的配製醬油。乙酰丙酸是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中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有機酸成分,而在純釀造醬油中,這種有機酸含量極微。
醬油安全購買小竅門
了解釀造醬油與配製醬油的區別
釀造醬油是用大豆和脫脂大豆,或用小麥
和麩皮為原料,采用微生物發酵釀製而成的醬油;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參入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物質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配製醬油必須以釀造醬油為主體,釀造醬油的比例(以全氮計)不能少於50%。隻要在釀造醬油中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液,不論添加量多少,一律屬於配製醬油。
釀造醬油發酵時間長,產量低,成本也相對較高。配製醬油則產量大、成本低,生產周期短。但毒理數據發現,配製醬油中添加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中含有的3-氯丙醇具有致癌作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國家標準強製性條款規定,每千克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中,3-氯丙醇含量不能超過1毫克。3-氯丙醇在配製醬油中存在是現實問題,但消費者也不必因此而緊張,市場上銷售的無論是釀造醬油還是配製醬油,隻要符合國家標準,消費者食用都是安全的。
鑒別配製醬油和釀造醬油主要是測定醬油中乙酰丙酸的含量,它在配製醬油中的含量高,在釀造醬油中含量低。釀造醬油的香味、口感比配製醬油要好些,但沒受過一定培訓是難以鑒別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