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孩子挑食怎麼辦(1 / 2)

一份對8個國家、2880名母親進行的關於孩子是否挑食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平均有57%的母親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有挑食的毛病。這也就意味著全球大約一半孩子挑食。

調查表明,一般孩子最挑食的年齡是1歲左右到三四歲。有的兒童拒絕吃固體食物,每天隻喝一瓶牛奶;有的兒童長到10歲,依然非常挑食。而在大多隻有一個孩子的中國,獨生子們偏食現象更是十分普遍,據有關部門調查,偏食兒童在農村占35%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達50%以上。吃飯時挑挑揀揀,喜歡吃的盡情吃,不喜歡吃的就一口不吃。

營養誤區

誤區一:縱容孩子偏食。

誤區二:對待孩子偏食挑食的行為,隻會訓斥,粗暴處理。

廚中論健

偏食作為一種不良的攝食習慣,開始多發生在幼兒及兒童時期。偏食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很大,因為人的生命活動、發育、成長都要依靠營養物質的攝入,如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如果孩子因偏食而造成某些營養成分的缺少,則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發育成長,特別是大腦和智能的發育成長,同時又容易患各種疾病、如維生素A的缺乏會得夜盲症,維生素C的缺少易得壞血病,維生素D的缺少易得軟骨病等。對隻愛吃肉不愛吃蔬菜的孩子來說,攝入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太少,容易出現便秘。隻吃素食不愛吃肉的孩子則缺乏生長發育必需的蛋白質和脂肪,往往體格發育欠佳,體質偏弱,身材矮小,消瘦,抵抗力差。而魚、肉、乳、蛋類等動物性食品屬酸性食物,長期嗜食會打亂身體內環境。正常的體液應該是偏堿性的,體液偏酸時身體抵抗力會下降,易患疾病,體液偏酸還會使孩子的性情變得敏感、暴躁,性格比較倔強。

因此,應避免孩子養成挑食、偏食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他們的正常發育,給孩子留下健康隱患。

飲食真經

挑食、偏食是當前獨生子女中常見的現象。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而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又來源於各類食物,因此,如果孩子長期挑食、偏食就會造成營養攝入的不平衡,而一旦營養素缺乏,會出現相應的疾病。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挑食、偏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般孩子出現挑食、偏食與以下因素有關:

1.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

孩子的飲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模仿父母,如果父母有挑食、偏食的習慣,孩子就會被潛移默化,也拒絕這類食物,自然就形成同樣的不良習慣。比如父母不喜歡吃某些食物,說自己不喜歡吃肥肉或菠菜、豬肝等,孩子獲知這種信息以後,會認為這是正確的飲食方法,也就會對這些食物不感興趣。

2.日常飲食比較單調。

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調的方法,不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形狀的多樣化,菜肴單調又難入口,也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如有的父母天天給孩子吃“蒸蛋”,很少換花色品種,孩子自然不愛吃。

3.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曆。

如果以前吃某種食物後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愉快的情境下被迫吃了某種食物,這都會令孩子對這種食物產生抗拒的心理。

4.有吃零食、吃垃圾食品的壞習慣。

孩子挑食或偏食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父母一定要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與糾正。

5.缺乏鐵、鋅營養素。

有些孩子的挑食、偏食是由體內缺少鐵、鋅等營養素造成的。

飲食寶典

一般來說,要改善孩子挑食、偏食,應掌握以下原則:

1.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極大。如果父母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孩子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2.講究烹調方法,注意合理搭配。

給孩子做飯,更要講究烹調技術,盡量做到色、香、味、形俱全,以引起孩子的食欲,如除了蒸蛋外,還可以炒蛋、煎荷包蛋、做蛋糕等。不吃肥肉和蔬菜的孩子,父母可以把肉和菜剁碎後包在餃子裏給孩子吃。這樣可逐漸改變孩子挑食和偏食的習慣。

3.注意讓孩子養成不吃零食、不吃垃圾食品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