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簡介
童童,一年級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學習成績一般,平時活潑好動,但這幾天班主任老師發現他像換了個人一樣,上課無精打采,下課就一個人悶悶地坐在座位子上,也不找別人玩,神色憂鬱,情緒低落。估計他一定遇到了什麼麻煩事情,於是就單獨找他談心。
(二)心理輔導老師的分析與措施
特殊的行為表現必定有特殊的根源。班主任決定先找童童談談,在此基礎上再製定相關的輔導措施。
1.約訪童童。目的是了解其情緒低落的原因並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在班主任老師的耐心開導下,童童終於告訴老師他的“痛苦”——他“失戀”了!原來活潑好動的童童喜歡上了班上的一個女同學瑤瑤,那女同學長得很乖巧,他們在幼兒園小、中、大班都是同班同學,經常在一起玩甚至互相擁抱。
可這個學期,女孩突然說不喜歡他了,並且不再和他一起玩。童童傷心地告訴老師:她讓很多人保護她,卻不讓我保護她!我“失戀”了!
班主任耐心地傾聽著童童的苦惱,並表達了對他的同情和理解。同時,嚐試引導他試著理解小孩的愛和喜歡與大人們之間的戀愛是不同的,他可以同時喜歡很多人,女同學也可以同時喜歡很多人,並和別人一起玩。……
在初步安撫童童之後,班主任決定分別約訪童童的父母和女孩瑤瑤,以便盡快幫助童童走出心理的誤區。
2.約訪瑤瑤。目的是了解瑤瑤對事件的看法,並爭取瑤瑤的配合與合作。
據了解,原來是由於童童與自己的交往過於頻繁、過於密切,瑤瑤受到了同學的取笑,同學們說他們是“兩夫妻”、“瑤瑤是童童的女朋友”。瑤瑤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就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讓她不要再和童童玩了,所以這個學期,瑤瑤就有意避開童童,和女伴玩。班主任表示理解她的感受,同時,讓她嚐試設身處地想想童童的處境,一個很好的朋友突然莫名其妙地不理睬自己了,那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瑤瑤表示那會很傷心。班主任進一步引導其認識到男女同學之間正常的交往有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隻要不要交往過於密切就不會引起他人的非議。同時,建議瑤瑤不要不理睬童童,大家可以一起玩,瑤瑤表示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為了端正班上學生的認識,班主任又抓住契機在班上開展了“男女同學應怎樣交往”等主題活動。
3.約訪家長。目的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齊心協力幫助童童盡快走出心理誤區。同時,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長環境並給予針對性指導。
班主任老師將童童近期的在校表現一五一十告訴家長,家長也反映這幾天童童胃口不開,茶飯不思,晚上也常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們也很憂慮。
在深入的交談中,家長還反映平時童童陪著大人一起看電視,近期正在播放的《流星花園》,可能由此接觸了不少成人的東西。於是班主任提醒家長應有選擇地讓孩子看電視,並建議家長鼓勵孩子與更多的同學交往。
(三)家長的應對策略
經過與班主任老師的深入溝通,家長認識到了自己的言行以及大眾傳媒在無意中對童童產生了巨大的消極影響。為此,家長決定聽從老師的建議,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夫妻之間日常的言行,避免在孩子麵前出現一些過度親密的言行,一些成人性的話題不在孩子麵前談說。
2.禁止孩子與家長一起觀看成人電影,為孩子選擇與年齡相適的電視節目和書籍。同時,家長在觀看電視節目也要有所限製。
3.經常鼓勵並創設機會讓童童多結交朋友,擴大交友麵,同時,經常在日常聊天中了解童童在校的情況,尤其是他與小夥伴的關係,並及時給予指導。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共同努力,童童又恢複了小男孩的快樂本性。
(四)相關思考
7歲的孩子失戀,這簡直是個超級笑話,然而事實卻讓人無法快樂起來。縱觀我們的生活,街頭巷尾的三點式內衣廣告、葡萄美酒配佳人的廣告、香車美女廣告等,麵向兒童出售的卡通圖書中充斥著性感,隨手打開一個電視節目,不乏看到摟吻,甚至“床上戲”!誰能說這不是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的心智呢?
尤其是在一些家庭中,家長對孩子觀看電視節目沒有任何限製,隨手打開,喜歡看什麼就看什麼,大人也沒有任何指點,孩子便會在影視的耳濡目染下毫無選擇地被動地接受教育。
此外,隨處泛濫的激素食品也誘發著孩子的早熟。
如何減少周圍環境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這是家長們不容忽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