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喜歡喊“我要跳樓”的嘉嘉(1 / 2)

(一)個案簡介

嘉嘉是個二年級的孩子。班主任向輔導老師反映該生本學期以來表現較上學期反差很大,以前他曾是個活潑開朗、天真爛漫的孩子,這學期以來,情緒很不穩定,喜怒無常,有時上課時也會獨自黯然淚下或亂吼亂叫、隨意離開課堂,老師詢問也不願說出緣由;易激惹,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有暴力傾向,此外,還常被發現有自虐行為,如老師和同學曾發現他用小刀割傷自己的手腕,並用雨傘的尖端戳自己的眼睛,稍不順心,便揚言“我要去死!我要跳樓”。老師偶爾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能改正,他都無法接受,並且哭很長的時間,並說:“我就是不行!我很差!”班主任還反映開學以來該生在學校並沒有遇到明顯的挫折。

(二)心理輔導老師的分析與措施

由於該生在學校並沒有遇到過明顯的挫折,心理輔導老師推測其行為表現的巨大變化極有可能與家庭因素有關。於是,輔導老師與班主任決定先約訪該生父母,以便了解其家庭教養方式以及是否出現家庭變故等情況,從中探究嘉嘉出現特殊行為的根源。具體訪談的目的如下:

(1)向孩子父母介紹孩子在校的異常表現並爭取孩子父母對輔導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了解孩子的相關家庭情況,從而尋找孩子心理反常的根源。

(3)在了解調查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共同製定家校輔導計劃。

在訪談過程中,當嘉嘉父母從班主任那裏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極端表現後,非常著急和憂慮。他們告訴我們,孩子的父親在外做生意,一兩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孩子的母親上班地點距離家比較遠,每天都要早出晚歸,由於工作繁忙,他們對孩子的關心了解都很不夠。

可是導致孩子的心理行為反常的原因是什麼呢?在家裏有沒有發生對孩子可能造成打擊挫傷的意外的事呢?孩子的父母並沒有提及。於是輔導老師耐心嚴肅地告訴孩子父母,孩子出現反常行為是一定有原因的。隻有了解真正的原因,才可能“對症下藥”。否則,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都可能存在陰影。

也許是感動於我們的誠意及對孩子的關注,嘉嘉母親遲疑片刻,終於告訴了我們他們一直不願啟齒的事:原來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裏,孩子的奶奶陪同嘉嘉外出旅遊,可就在坐車途中,奶奶突然去世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這個原本幸福和諧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件事雖然已經過了兩三個月,但是大家都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尤其是嘉嘉,從小就由奶奶帶大,與奶奶的關係比與父母還親密……

原來是這樣!根源終於找到了。無疑,嘉嘉由於奶奶的突然去世而出現了心理危機,而目前,他以及他的家人都還未能渡過這個危機期。

我們對嘉嘉的父母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同時也提出如下的建議:

1.嚐試接受事實。如果一味沉湎於失去親人的痛苦中是於事無補的。人死不能複活,重要的是活著的人要活得幸福,這是對過世的奶奶的最大安慰。時間的流逝能夠醫治成人的傷口,可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而言,這實在不是一個容易跨越的溝壑。大人隻有端正了對事情本身的態度,才可能對孩子施加積極的影響。